2001年是珠海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年份,在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珠海市行政区域由斗门、香洲一县一区建制改为设立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三个区的行政建制。珠海市委、市政府带领各级领导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为动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以建设“三基地一中心”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上下共同努力,艰苦奋斗,认真落实“大办实业经济,提升经济结构质量;大办大学园区,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珠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构筑实业旺市、科教兴市、环境强市三大发展平台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体制创新、扩大开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克服了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困难,巩固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是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功能区在带动全市经济增长中发挥龙头作用,旅游、房地产、商贸等服务业市场升温,金融平稳运行,财税收入大幅增长。科教兴市取得新成就,大学园区—科技创新海岸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喜讯频传。又一批名牌大学珠海校区或研究开发基地开工兴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著名公司落户珠海。软件产业迅速成长,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新的行政建制载入史册,顺利设立了金湾区,成功实现了斗门撤县建区。城乡处处充满生机活力,香洲区发展势头强劲,斗门区、金湾区奋起直追,万山群岛一派好风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业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逐月攀升,服务业市场升温,金融平稳运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中旧村改造成效显著,生态环境继续优化,城市建设和管理呈现新面貌。顺利完成市级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走向深入,基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两大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为人民群众办理的“十大实事”全部得到落实,各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已成为珠海市经济的一个新“亮点”,特别是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引进了爱立信开放实验室、爱立信群峰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中心、托普珠海软件园等一批重要软件研发项目。南方软件园获得国家计委、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并授牌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这是全国惟一一个地级市获准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目前全市软件企业已达490多家,从业人员8000多人,比上年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