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珠海市财政收入呈现波浪型走势,上半年初低开高走,在6月份达到第一峰点后,7月份开始下滑,9月走过下滑拐点后,呈现积极回升的良好态势,12月达到第二峰点。从与各项经济指标对比看,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其他经济指标增幅,相对GDP增长呈现较大的弹性。财政支出与时俱进,逐月加快,有力地保障了珠海市特区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全年累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5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11.4%,比上年增长30.25%;累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7.2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13.72%,比上年增长19.89%,整体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实现了较大的财政收支增长并确保“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从征收各部门收入情况看,珠海市财税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税收征管的改革进程,进一步完善各种税收征管稽查制度,积极组织收入,确保税收的足额入库和持续、快速增长。1—12月财政、国税、地税部门分别组织收入5.25亿元,8.48亿元和17.83亿元,分别完成年度预算121.22%、115.09%和107.21%,比上年分别增长为27.89%、56.16%和21.34%。从市区分级收入情况看,2001年是珠海市实施新财政体制的第一年,随着珠海市经济的发展和分税制的顺利实施,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培财、理财的积极性,各级财政收入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市本级和各区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22.8亿元和8.7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预算110.08%和115%,比上年增长分别为28.47%和35.14%,其中以香洲区增长最快,主要是实施新财政体制后,市和各区的一些事权和财权进行了重新调整,市将部分事权和财权同时下放到香洲等区,使市本级收入增幅不及各区整体增幅,这存在着不可比性;而万山、横琴减收主要是地税方面实行属地征管后,其本身经济基础薄弱,税源不足而影响收入,市已通过转移支付、补助等形式确保了其以往既得利益。从各项目收入情况看,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共增收5.69亿元,占珠海市一般预算收入净增额的77.62%,其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幅分别为56.16%和49.08%,为近年最高的增长水平,反映了随着珠海市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为地方税收增长提供了丰富的税源。财政支出方面,从市区分级支出情况看,珠海市年度累计一般预算支出为37.2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13.72%,比上年增支6.18亿元,增长19.89%。其中市本级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5%,各区支出合计为12.32亿元,增长25.16%,其中以香洲增幅最大,为38.02%,主要是市对香洲区的财权随事权下放而增大支出。财政支出的主要特点:一是强化预算约束,依法理财,整体支出完成预算良好;二是执行有保有压的方针,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加强对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管理,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