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劳动就业概况(2003)

2021-06-14 17:59:37 来源:珠海年检(2003)

2002年,珠海市城镇单位(下同)从业人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3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77万人,增长9%,其中在岗职工30.6万人,增加3.64万人,增长13.5%。离岗职工逐步减少,离岗职工4288人,比上年减少1977人,减少31.56%。

从国民经济行业来看,单位从业人员和增加从业人员绝对数最大的是制造业。珠海市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总规模已达18.27万人,比上年增加3.65万人,增加24.9%;从业人员增加较多的还有房地产业,增加0.1万人,增长25%,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增加0.1万人,增长8.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采掘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从业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业人员减少的行业主要是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其他行业。

以三资企业和城镇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达19.24万人,比上年增加3.55万人,增长22.63%。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占城镇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62%,新增人员占全市新增从业人员的94%。由于珠海市西部地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斗门区、金湾区招商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委、市政府各种优惠政策出台,大办实业,工业兴区政策逐步落实,西部地区成为珠海市投资置业的一方热土,新办企业的增加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和在岗职工继续增加,金湾区城镇从业人员达5.12万人,新增从业人员0.64万人,增长14.3%,斗门区城镇从业人员达5.17万人,新增从业人员1.99万人,增长62.5%。西部地区成为拉动珠海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成为珠海市安置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之一。

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是吸收城镇劳动力的主要行业。其中制造业从业人员18.27万人,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2.33万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从业人员2.11万人,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从业人员1.34万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从业人员1.18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从业人员1.16万人,这6大行业的从业人员达26.39万人,占城镇单位全部从业人员85.13%。扩大和扶持这5大行业企业的发展,是增加珠海市的就业机会、解决珠海市新增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

【劳动工资】

平均工资水平稳步上升。2002年珠海市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不断增大,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单位工资发放规模达57.58亿元,比上年增加9.38亿元,增长19.5%,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5.28亿元,增加8.78亿元,增长18.9%。离岗职工生活费3.86亿元,增加0.85亿元,增长28.2%。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1.9万元,比上年增加1524元,增长8.7%,其中在岗职工年均人工资1.85万元,增加1465元,增长8.6%。2002年,珠海市的GDP增长12.1%,财政收入增长13.1%,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增幅均低于两者的增长,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从各种经济类型来看,城镇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最高,达2.69万元,比上年增加4980元,增长22.7%,其中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71万元,增加5286元,增长24.3%。因为国有经济单位主要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电力、交通、邮电业和金融保险业等国家垄断行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从2002年3月通过增加岗位津贴使职工的工资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垄断行业单位凭着垄断地位获得高额利润,使得职工的平均工资维持在较高水平。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1.17万元,减少1703元,减12.7%,其中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16万元,减少1783元,减13.3%。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1.64万元,增加793元,增长5.1%,其中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55万元,增加649元,增长4.4%。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待遇得到进一步改善。2002年,珠海市行政和事业单位全部改革完毕,压缩编制32%,为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为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根据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市政府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津贴,使得珠海市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均工资增长幅度有较大上升,增长速度高于企业单位。从分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看,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1.68万元,增加615元,增长3.8%,其中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61万元,增加521元,增长3.3%。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2.79万元,增加5268元,增长23.3%,其中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8万元,增加5414元,增长24%。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3.63万元,增加9852元,增长37.3%,其中在岗职工年均工资3.64万元,增加9906元,增长37.5%。行业的工资水平格局依旧,垄断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长明显放缓。从国民经济16个行业看,人均工资较高的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3.88万元,增加5107元,增长15.1%;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3.63万元,增加9584元,增长35.9%;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2.9万元,减少414元,下降1.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2.97万元,减少114元,下降0.4%,人均工资较低的行业是制造业、建筑业、批发贸易业和房地产业,其工资水平低于全市从业人员平均水平。原来从业人员人均工资水平较高的建筑业、房地业和国家垄断行业的人均劳动报酬增速减缓甚至下降。随着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加剧,房地产、建筑业和国家垄断行业的经营活动有序步入正轨,逐步告别暴利时代,经营利润趋向合理,职工的收入亦趋于正常,从业人员的年均劳动报酬的增长速度减缓或者从高位下降。如建筑业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减少0.4%;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减少11.2%,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减少0.2%,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增15.1%;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减少1.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减少0.4%。 (曾少坚)

【就业政策】

制定《关于扶持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的若干意见》,综合运用税收、工商、金融等经济手段促进再就业。落实和细化各项优惠政策,先后出台《珠海市用人单位招用特困、年龄偏大失业职工经济补贴办法》、《珠海市民办职业介绍机构成功介绍失业职工再就业经济补贴办法》、《关于下达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成功推荐失业职工再就业指标的通知》等配套政策措施。通过32家大中型企业联名向全市各用人单位发出倡议,动员社会力量优先招用本市下岗失业人员。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

2002年末珠海市共有职工39.9万人,累计城镇失业人员1.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1%,比上年同期下降0.02%,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4111人。珠海市各级劳动部门改变原有下岗失业人员的静态管理和服务体制,建立服务周到、方便、快捷、管理到位的动态管理体制。如市劳务市场开设失业职工再就业服务专区,各区劳动力市场设置再就业服务窗口,落实专人负责。实行再就业联络卡制度,下岗失业人员只要踏进劳动力市场的大门,就能够享受到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就业推荐、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条龙”式再就业服务。珠海市各级劳动部门改变原有的职业介绍模式,建立职业指导式的职业介绍模式。每次举办招聘会,与就业有关的业务科室都在现场设立咨询点,提供政策咨询和成功求职策略指导,职业指导师为求职者择业当“高参”。为了改变过去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助不足的问题,推出市场促进就业和政策优惠扶持相结合的办法,给用人单位宣传有关扶持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广泛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及时兑现有关优惠待遇,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更加完善、更加优质的服务。2002年珠海市共举办大型劳务招聘会15场,组织有826家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6954个,接待入场求职的下岗失业人员19890人次,有2216人通过劳动力市场成功找到工作,求职成功率明显高过往年。有7995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进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考核16326人次。全市职业介绍机构共为23万名求职者提供了中介服务,成功介绍65030人就业,介绍成功率为28.6%。分流下岗职工1224人,分流率为100%。

【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落实培训资金,下大力气抓好再就业培训。市、区两级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设立再就业培训专项资金,全年投入再就业资金211.6万元。二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发挥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在促进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市政府把劳动力市场纳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范畴。全面加强对全市56家职业介绍机构的监督管理,初步实现重心下移和分级管理。三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首次建立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季报制度。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招聘人才和提高求职成功率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四是简化窗口办事程序,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与服务。

【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002年,珠海市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主要目标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年有1.6万人次参加43个工种(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共有4938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我国规定对90个职业工种(专业)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珠海市已经建立职业标准的职业工种(专业)已达到85个。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全面推行“双证制度”,即这些学校的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考取“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有关部门在市技工学校、市区各职业中学、斗门职业中学等开展54次“双证”考核,1703名学生参加了考核,而获得证书的就有1553人。此外,珠海市各行业部门及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也得到了较好的进展。而下岗失业人员对技能培训和考核的热情日渐高涨,2002年就有7995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有关培训和考核。

【劳动关系协调】

根据珠海市2002年经济发展的态势和科学的调查测算,制定并实施《珠海市2002年企业工资指导线》方案,拟定公布珠海市劳动力市场129个职位的工资指导价位,认真做好职工工龄确认及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作,政府对企业劳动工资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针对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多、时效紧、人员缺少的实际,市、区两级进一步规范仲裁处理程序,强化持证上岗和业务培训,积极探索仲裁员队伍职业化的新路子,公开招聘一批法律专业人员及时充实仲裁员队伍,办案效率和办案水平逐步提高,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