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珠海市劳动就业形势继续趋于好转,工资水平等各项指标稳中有升。全市2003年末从业人数35.86万人,其中在岗职工35.3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5.67%和15.6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68.43亿元,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5.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8%和19.3%;平均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全部从业人员年均工资达到19631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达到1920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3.8%。单位从业人数和在岗人数大幅度增加。2003年年末,珠海市单位从业人员人数达到35.86万人,比上年增加4.86万人,比上年增长15.68%,其中在岗职工35.38万人,增加4.79万人,比上年增长15.61%。
从单位经济性质来看,城镇国有单位从业人员8.91万人,比上年稍有减少;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3.07万人,增加0.26万人,比上年增长9.4%;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23.87万人,增加4.65万人,比上年增长24.19%(见附表)。按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划分,企业单位从业人员31万人,增加4.8万人,比上年增长18.25%;事业单位从业人员2.84万人,机关单位从业人员1.97万人,分别与上年持平。
从国民经济行业来看,单位从业人数和增加从业人数最大的是制造业,从业人员总数为22.5万人,比上年增加4.3万人,比上年增长23.4%;从业人数增加较多的还有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总数为0.56万人,比上年增加0.18万人,比上年增长47%;建筑业从业人数为0.76万人,比上年增加0.14万人,比上年增长22.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从业人数为0.19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比上年增长1.3倍。此外,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及交通仓储邮政业的从业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劳动报酬总额增幅较大。2003年,全市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68.43亿元,比上年增加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5.98亿元,比上年增加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45亿元,比上年增加0.3亿元,比上年增长6.9%;离岗职工生活费0.5亿元,比上年增加0.1亿元,比上年增长28.1%。
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6.38亿元,比上年增加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6.26亿元,比上年增加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99亿元,比上年增加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7%,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9亿元,比上年增加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7.66亿元,比上年增加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5.69亿元,比上年增加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从企事业机关单位来看,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50.98亿元,比上年增加8.27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8.63亿元,比上年增加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9.34亿元,比上年增加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26亿元,比上年增加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8.1亿元,比上年增加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09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水平有不同幅度增长。2003年,全市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19631元,比上年增加580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9202元,比上年增加697元,比上年增长3.8%。离岗职工年均生活费11573元,比上年增加2573元,比上年增长28.6%。
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30061元,比上年增加3186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在岗职工年均工资30314元,比上年增加3236元,比上年增长12.0%。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12612元,比上年增加933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2489元,比上年增加883元,比上年增长7.6%。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16532元,比上年增加84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5843元,比上年增加300元,比上年增长1.9%。
从企事业机关单位来看,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16923元,比上年增加156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6379元,比上年增加293元,比上年增长1.8%。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33486元,比上年增加5625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在岗职工年均工资33786元,比上年增加5801元,比上年增长20.7%。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41745元,比上年增加5450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在岗职工年均工资41906元,比上年增加5551元,比上年增长15.3%。
“工业西进,城市西拓”战略实施是珠海市单位从业人员和在岗职工人数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2003年珠海市制造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九成以上,是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达到22.5万人,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的六成以上,而制造业随着工业西进的推进主要集聚在西部地区。尤其是以碧阳化工和长兴化工为龙头的化学工业、以伟创力集团为龙头的电子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值超过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医药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电力热水生产供应业等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这些行业吸收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如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5.84万人,约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的1/6,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12万人,约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的1/12,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42万人,约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的1/1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器械制造业1.36万,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12万人,分别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的1/15。
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珠海市单位从业人员和在岗职工人数大幅增长的直接原因。随着“工业西进,城市西拓”战略的推进,珠海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快速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全年实现工业产值762亿元,比上年增长32%,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全年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年末从业人员达23.86万人,占全部单位年末从业人员的67%,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从业人数达19.57万人,比上年增长27.3%,占全部单位年末从业人员的55%。同时,民营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非公有经济单位已经成为珠海市单位就业的主要渠道。
不同类型单位劳动工资水平差异较大。2003年,全市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19631元,比上年增加580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在岗职工年均人工资19202元,比上年增加697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最高,达到30061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30314元;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最低,仅为12612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2489元;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16532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5843元。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是集体所有制单位和其他所有制单位平均水平的2倍,在全市总体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差距继续拉大。
行业工资水平格局依旧,垄断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长明显放缓。从国民经济分类20个行业看,人均工资较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岗职工年均劳动报酬42887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在岗职工年均劳动报酬40997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岗职工年均劳动报酬39619元,金融保险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的在岗职工年均劳动报酬在3.5万元以上,年均劳动报酬较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和居民服务业,其在岗职工工资水平仅为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2/3。以上差距从侧面反映了珠海市经济活力仍显不足,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内源型经济发展薄弱,劳动工资的充分市场化竞争分配机制尚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