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03年,珠海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423个,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9.91%;合同投资总额25.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2.31%;合同外资金额15.9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1.0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4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1.62%。获得广东省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二等奖。利用外资的主要特点:一是制造业吸引外资保持主导地位,社会服务业吸引外资增势迅猛。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项目合同外资14.28亿美元,占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89.4%,主要分布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二是增资项目较多,全年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265个;新增合同外资6.5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5.98%。伟创力电脑(珠海)、九丰阿科等公司增资额均超1000万美元。三是西部地区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增长点,斗门和金湾两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16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46.15%。
【创新招商方式】
各级外经贸部门在日常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做到自行招商与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相结合、传统招商与网上招商相结合、政府招商与中介招商相结合。成功举办珠海产业配套招商会和首届对日经济贸易交流会,组织企业参加粤港经济技术交流会、广东省网上招商会、日本、美国和韩国招商会等,均取得良好效果。与此同时,驻港、驻日招商代表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全力拓展对重点地区的招商。
【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
2003年,珠海市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67.83亿美元,首次突破150亿美元大关,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0.72%。其中,出口69.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2.77%,增幅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排名第三,技术出口合同6份,合同金额260.91万美元。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出口金额168万美元。获得广东省外经贸厅颁发的扩大外贸出口一等奖。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伊拉克战争,各级外经贸部门领导主动带队到重点企业现场办公,落实重点企业座谈会制度和专人联系制度,成立多个部门组成的出口协调小组,及时出台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全年新核准进出口经营权企业475家,办理出口贴息6000万元,向上级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及科技兴贸资金共1000多万元。组织企业参加两届广交会、深圳高交会、埃及高新技术产品展览会、印度国际贸易展览会和南非经贸洽谈会。
【外贸110制度】
由市外经贸局、拱北海关、检验检疫局、国税局、外汇管理局和市通关服务处联合成立珠海市外贸出口联合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对外公布求助电话,对外简称“外贸110”,接受企业咨询,及时帮助外贸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走出去”战略】
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健康发展,2003年珠海市共签订和执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149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425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6.9%。年底在外劳务人员共3273人,比上年增加577人,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的国家和地区有:越南、柬埔寨、牙买加、泰国、缅甸、香港和澳门。对外加工贸易的国家是巴西、泰国。在巩固港澳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重点开拓俄罗斯、日本、韩国市场,鼓励更多的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
【对外经贸行政管理】
认真贯彻《中共珠海市委、市政府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的意见》,强化窗口服务和现场服务,全面简化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外经贸局只保留三个审批事项,并公开审批的内容、条件等。在全面放开审批权限的同时,高度集中否决权,实施外经贸业务否决事项逐级呈报制。基本建立起责权统一、动作协调、工作高效、管理服务到位的运行机制,局服务窗口入选全市“十佳服务窗口”,有2人被评为“二十佳窗口服务之星”,外经贸局在2003年度全市机关作风建设考核中被评为经济管理及司法和行政执法先进单位。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