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05)

2021-06-15 11:39:37 来源:珠海年鉴(2005)

2004年,珠海市加大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部署开展民营经济有关政策的清理工作,出台一系列支持、促进和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营造全社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抓好政策落实,不断完善并促进各项扶持措施的系统化、配套化、制度化。规范监督管理,加强宏观指导,促进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落实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根据珠海市政府赋予的职责任务,珠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内设机构设置,设立综合服务部(信息咨询培训服务部)、市场拓展部(技术服务部)和融资服务部三个部门,全力为珠海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内联企业在创业和发展中提供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咨询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具体服务,着力构筑珠海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为中小民营企业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设立5家民营信用担保公司,举办银企洽谈会,积极为银行、担保机构和中小民营企业牵线搭桥。努力培育上市公司,鼓励和支持珠海市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走资本经营之路,取得重大成果,东信和平、德豪润达、威尔等3家企业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融资9.22亿元,一举突破珠海市徘徊7年无公司上市的被动局面。在珠海全市上下形成合力,大力扶持和积极推动下,珠海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完善,民营经济如鱼得水,兴起新一轮发展大潮。民营经济规模逐步壮大,已经逐步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最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民营企业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实力明显壮大,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民营企业在珠海市的制造业、建筑业、科技、信息、商贸、饮食及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中都颇有建树。珠海市已经出现民营企业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现象。

2004年底,珠海市有民营经济单位6.42万家。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4%;实现工业增加值60.80亿元,增长22.17%,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91%,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民营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91亿元,增长11.8%,占全市比重85%。据统计,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数约23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三分之一以上;全市民营企业缴纳税收39.23亿元,增长26.79%,占全市税收比重43.16%,对社会贡献越来越大。2004年底,珠海市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私营企业1.71万户,个体工商户4.41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注册资本达到268亿元。2004年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创下历年来的最高水平,达到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12%。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珠海经济竞争性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2004年,珠海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41.89亿元,占珠海市GDP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分别为47.72亿元和7.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4.5%。从2004年民营经济在珠海经济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情况看,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低,与全市产业结构有所不同。在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依次为2.44亿元、56.57亿元和82.87亿元,占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72%、39.87%和58.41%。由于工业的快速增长,民营工业增加值占珠海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从2003年的33.27%提高到34.93%,上升1.66个百分点。从产业规模看,运输邮电仓储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2.05亿元、40.3亿元、8.76亿元和21.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11.5%、9.6%和20.4%,占珠海市相应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0.94%、66.64%、50.01%和27.42%。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