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社会保障概况(2005)

2021-06-15 11:52:28 来源:珠海年鉴(2005)

2004年,珠海市劳动保障部门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依法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扎实推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8321个,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07.4%。2087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1741名,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1%;11363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圆满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失业调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从2001年的16522人,下降到2004年的5729人。

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方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等手段,使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数量迅速增加,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和结余规模大幅度增长,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到12月底,全市五项社会保险的参保职工达到189.4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达到19.21亿元,同比增长23.2%;社会保险基金当期结余达到9.04亿元,同比增长31.57%。珠海市离退休人员的月平均基本养老金达到970元,失业人员月平均失业金达到390元,均居全省第二位;医疗保险住院费用自费比率控制在24%以内,参保人员享受到比较适中的医疗保险待遇;从2004年2月起,全市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实现当期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历史性转变,为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04年10月,社保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单位”。

【就业再就业】

出台以《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意见》为主体的积极的就业政策。调整再就业补贴标准和范围,将原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4050”人员扩大到“3545”人员,并首次对培训和成功介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单位给予补贴。香洲区对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一次性给予每人1000元的创业补贴;金湾区对成功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每人100元的奖励。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兑现,落实市本级再就业资金1097万元,为失业人员减免税费458.62万元,兑现市本级再就业各种补贴706.3万元。

构建多层次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基础,以人本服务为核心的公共就业服务和管理体系覆盖全市。加强市、区、街道(镇)、居(村)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全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已实现联网。新的劳动就业管理软件在全市使用,启动《失业证》换证工作,实现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增加公共就业服务网点,分别在南屏、三灶、唐家镇增设三个劳动力市场,311个社区聘用劳动保障协管员。就业援助制度得到落实,真情关爱“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全年解决206户“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就业。全市各职介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共向用人单位推荐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45112人,成功就业的有17434人,其中,先后举办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7场,帮助834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建立有效的就业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市政府与各区政府、市直22个职能部门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在2004年1月和7月对各责任单位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通报。

形成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氛围。从2004年11月份起,珠海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就业登记管理范围,为其核发《珠海市求职登记卡》,凭卡享受相关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待遇,城乡统筹就业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实效,举办专场招聘会6场,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15146人,就业率达到49.9%。

强化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筹建市级创业指导基地,开展创业技能培训,组织创业项目开发,提供专家开业指导及后续跟踪服务,有191名失业人员参加创业指导培训,有72名学员已成功创业或通过灵活方式实现再就业。确定46个职业培训单位为全市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开设职业培训专业39个,共有12728名失业人员参加各类培训。斗门区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实施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有9184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培养技师175人。

【社会保险】

着力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医保定点服务单位监管和维护社保基金安全等重点工作。一个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适中、抗风险能力强的社会保险体系初步建成。

在解决困难人群的社会保险问题方面,根据珠海的实际,珠海市与国家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合作,制定《珠海市农民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实施方案》,现已进入专家论证和征求意见阶段。继续实施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措施,使23797名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得以参加社会保险。

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方面,按照《珠海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的规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监管,建立起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以非现场监督为主,各监督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全年查出医疗保险违约款达17万元,根据协议从结算款中扣除违规款金额达55万元,杜绝工伤保险不合理费用支出19万元,追回欺诈冒领养老金17.8万元,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

【劳动关系】

珠海市紧紧抓住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和《珠海市企业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一是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送法进企业”、开设电视和报刊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举办企事业单位劳资人员培训班、组织劳动保障知识竞赛以及“12333”免费咨询等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有效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制观念;二是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及时消除劳资隐患。重点开展规范用工管理、清理拖欠工资、查处违规收费、取缔违规职介机构等8个方面的专项执法活动。如对珠海市部分职介所违规收费、发布虚假信息等严重侵害求职者权益、扰乱劳动力市场秩序的行为,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集中整治,严格把好准入关、年审关,督促职介机构建立和完善财务核算建档制度,依法注销未达标职介机构11家,吊销1家严重违规经营职介机构的许可证,促进全市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针对建筑等行业严重拖欠工资的突出问题,协调相关部门成立专责小组,制定《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建筑工人工资问题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经常性监察执法活动,责令751家企业为4.3万名职工支付欠薪等费用7724万元,其中,处理有欠薪行为的建筑工地163个,为1.48万人次外来工追回拖欠工资等费用4272万元;三是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重大劳动争议。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机构实体化建设,落实重大劳资纠纷应急预案,把劳资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会同市综治办、公安等部门,集中处理按摩行业从业人员要求退还押金的数千人围攻经营场所并集体罢工上访的重大事件,并对全市63家按摩企业进行全面清查,责令退还所收取的全部违规费用。全年处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2965宗,其中,处理5人以上集体罢工、上访等群体性案件233宗,涉及劳动者3万余人次;受理劳动仲裁案件1377宗,案期内结案率为99%。

【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2004年系统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与系统联网的政府部门、医疗和银行等服务机构达458个;完成系统数据中心机房改造并投入使用;系统主机设备已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社保基金中心客户端硬件升级工作全部完成;社会保险数据迁移工作进展顺利;应用软件大部分投入试运行,采集和存储了3.8万名退休人员的指纹和相片等信息,办理社会保障卡25.2万张;系统建设资金执行预算情况良好,结余230万元。

【退管工作】

市政府出台《关于印发珠海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珠海市退管工作的任务目标。市、区、街道(镇)已建立退管服务机构27家,制定退管服务工作实施细则,对全市230多名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已达90.89%,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60.85%。

(那朔扬)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