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05年,珠海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87个,同比增长24.36%;合同投资总额38.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73%;合同外资金额22.85亿美元,同比增长29.71%;实际利用外资6.66亿美元,同比增长41.66%。获得广东省新增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一等奖、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二等奖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奖。利用外资的主要特点:(1)市政府在2005年4月份召开全市利用外资工作会议,市长王顺生代表市政府与各区、经济功能区、各工业园区签署利用外资工作责任书,将利用外资的各项指标作为考核各单位的一项关键指标下达。利用外资工作责任书的签订进一步引起各区经济功能区对利用外资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全市完成省厅下达的任务打下良好基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团参加粤港一美国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会,东盟——澳大利亚系列经贸活动,粤港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粤台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以及日本、韩国、欧洲和东南亚专题招商,均取得良好效果。(2)外商投资大项目构成珠海市新批合同外资的主要部分,全年新批投资总额超1000万美元项目有104个,其合同外资金额达14.42亿美元,占全部新批项目的78.54%。(3)引进世界500强投资明显增多,2005年全市新批500强投资项目5个,合同外资金额1.3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倍。原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增资11宗,新增合同外资金额70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110%。(4)欧洲各国的投资继续增长:全年新批欧洲项目19个,实际到位外资4000多万美元。
【以产业招商为主,创新招商方式】
各级外经贸部门在日常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做到自行招商与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相结合、传统招商与网上招商相结合、政府招商与中介招商相结合。抓住珠海市已经具备的比较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与此同时,驻港、驻日招商代表充分发挥招商窗口的作用,加强与驻地各大商会、企业的联系,发展驻地的中介招商代理人,进一步完善驻地的招商网络,全面宣传珠海的投资环境,成功接洽和引进一批项目。
【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
2005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25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03%。其中,出口107.7亿美元,同比增长19.18%,首次突破100亿美元,申请批准技术进出口合同71份,合同金额5240万美元。境外加工贸易增长较快,协助中富(曼谷)有限公司增资1156万美元进行扩产。获得广东省外经贸厅颁发的扩大外贸出口一等奖、广东省2005年度一般贸易出口奖。积极宣传外贸出口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引导区、镇正确认识出口与财政收支的关系。继续推动流通外贸企业向工贸结合型企业转型的指导和扶持工作,加大对生产型企业利用国际市场做大做强的引导和扶持工作,指导418家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全年有979家内资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以中小企业开拓资金、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以及广交会、境外展览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积极配合市促进出口联合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开展相关工作,深入企业调研,引导企业进行经营调整。扩大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提高监管水平;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努力引导企业提高增值率,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增效、政府增收。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指导、培训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向省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资金、外向型民营企业资金发展495万元,一般贸易出口贴息3838万元,增加新备案出口企业410家;2005年,为企业进口进行申请核准和签证4550份,总金额为5.41亿美元,其中,各类生产企业自用机电设备和用于生产的零配件的签证2136份,金额2.96亿美元,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有较大提高。核准国际招标采购项目18个,总金额1113万美元。同时,落实国家鼓励政策,全年申报成功技改贷款贴息项目和研发资金项目5个,企业获得经费298万元。
组织企业参加两届广交会,深圳高交会,德国亚洲消费品展、中国名牌出口商品欧洲展以及两次中国名牌出口商品美国展等,参加省政府组织的东盟、澳大利亚系列经贸活动,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企业开展反倾销、反补贴诉讼。
【“走出去”战略】
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健康发展,全年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4160万美元,申请和获得批准境外投资项目4个,投资金额128.3万美元。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带动”战略,向省、市两级申请获得“科技兴贸”奖励和培训、办展资金488万元人民币,奖励38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首次申请出口产品研发资金210万元,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增加技术劳务派出数量,在巩固港澳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重点开拓俄罗斯、日本、韩国市场,有效贯彻“走出去”战略。
【对外经贸行政管理】
全面实施办公自动化向各级外经贸部门、外经贸企业延伸,全市外经贸业务网上审批系统的正式运行,极大地简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外经贸企业的咨询、申报和报批等办事程序,得到企业的普遍称赞。同时,作为全市首批实施机关工作ISO9000的试点单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严格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中,积极认真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在继续坚持服务窗口设置总监、外经贸业务否决事项逐级呈报制度、窗口工作人员评优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行政事务处置时限制度》、《年度岗位目标管理制度》、《行政效能监察实施暂行办法》、《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以制度的形式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