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新突破。一年来,珠海市劳动保障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普法教育深入推进,社保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珠海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珠海市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相继正式实施,率先出台《珠海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过渡办法》,受到国家劳动保障部、省劳动保障厅的充分肯定,认为此举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社会保险提供了经验。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珠海市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保经办服务更加规范、到位,社保基金运行平稳。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0894人,同比增加68928人,增长16.33%;失业保险450944人,同比增加57726人,增长14.68%;工伤保险459475人,同比增加61761人,增长15.53%;医疗保险542429人,同比增加75614人,增长16.20%;生育保险242019人,同比增加27502人,增长12.82%。此外,珠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子女统筹医疗保险自2005年1月1日实施以来,参保人数达到15450人,当年累计享受待遇467人次。
启动全市农民养老保险工作。2005年10月份以来,全市19个村(股份公司)积极开展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国家劳动保障部、省劳动保障厅的有关领导对珠海市的农保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珠海市在构建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到2005年2月底,全市已办理参保手续的试点村有18个,其中,13个村的参保率达到90%以上;参保人数达到9062人(参加农保5100人,参加城保3962人)。
【劳动关系】
劳动保障维权工作有新进展。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得到加强,以维护外来工合法权益为重点,充分发挥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的职能作用,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有效的预防、监控、排查和调处,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指导建筑企业落实按月支付工资等9项措施,初步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保障机制。先后开展清理劳动力市场秩序和规范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等7个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53宗,涉及用人单位51家,处罚金额达67.05万元,同比上升10多倍。共处理劳动保障集体上访、罢工案件56宗,涉及劳动者9220多人次。特别是下大力气妥善解决部分企业因长期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责令企业依法支付职工工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评为“全国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先进单位”。
积极推进劳动仲裁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四快”处理劳动争议和时效从宽、费用减免、弱势救济等有益于劳动者的仲裁原则,设立欠薪和集体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绿色通道”,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全年全市受理1526宗,仲裁裁决691宗,调解486宗,其他方式结案349宗,案期内结案率达到99%。其中处理3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37宗。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依法推进。全市受理工伤认定申请4264宗,结案率98%;进行劳动能力鉴定1840人(因工负伤1792人),共有4188名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2398万元,依法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退管服务】
退管服务工作全面展开。2005年,珠海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夯实基础,强化管理,以人为本,突出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健全管理手段,完善服务网络,丰富服务内容等措施扎实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基本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的“六到位”,为珠海市退管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全年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率95.06%,实现社区管理率60.99%,圆满完成各项预期工作任务。市、区、街道(镇)、社区均建立退管服务机构,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覆盖全市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退管服务网络已基本建立。
【信息化建设】
全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民政等业务软件相继上线运行,与系统联网的政府部门、医疗和银行等服务机构达557个,发放社会保障卡35万多张,实现社会保障“一线通、一网通、一卡通、一站式”的信息平台优质服务,企业足不出户就可完成劳动保障业务网上申报。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站被评为“珠海市2005年优秀政务网站”。“12333”劳动保障咨询电话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的“桥梁”,每月话务量超过5万人次,每天最大话务量超过3000人次。
(郭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