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珠海市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主线,认真落实“工业强市、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发展方针,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支持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总量逐渐发展壮大,各区和功能区的工业生产都保持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工业经济效益稳步上升。统计数据显示,珠海市全部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0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全部工业增加值3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006年珠海市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如下:
经济总量增长加速,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2006年,珠海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75.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增速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52.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增速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415.0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2%,其增长幅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8.4个百分点,成为珠海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各区工业经济竞相发展,西部地区带动作用突出。珠海市各区和功能区工业经济竞相发展,东、西部规模以上工业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西部地区的发展势头尤其突出。西部地区的斗门、金湾区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斗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31.7%、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35.2%,金湾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24.6%、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28.2%。而东部地区的香洲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比上年增21.4%,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17.8%,万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5.7%、工业总产值增5.8%。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在11月份时超过东部地区,达到50.3%,西部地区带动作用突出。
龙头企业贡献突出。经过多年的发展,珠海市工业企业不断增资和扩大生产规模,已经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成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9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716.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95%,比上年增27.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3.3个百分点。以格力电器有限公司、伟创力实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工业总产值前30位的龙头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93.14亿元,比上年增长33.3%,这些大企业增速的加快,带动珠海市工业快速增长,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六大支柱行业增速加快,主要工业产品增势较好。珠海市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这“六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28.0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3.43%,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4.5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7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和家电电器这两个产业的拉动作用尤其明显,仅此两大产业实现的总产值就超过1000亿元,达到1132.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01%,分别为687.95亿元和444.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3%和22.8%。其余依次是石油化工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97.73亿元,比上年增17%,精密机械制造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43亿元,比上年增16.5%,电力能源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7.99亿元,比上年增3.5%,生物医药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7.35亿元,比上年增5.7%。
3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增长,4个行业下降。2006年,全市3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的产值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达到两位数以上增长的有21个行业。增长在30%以上的行业有6个,分别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1.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9.6%),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36.4%),橡胶制品业(35.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3.3%),通用设备制造业(32.6%)。
3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0种增长,占66.7%,其中,达到2位数以上增长速度的有11种。
适度重型化趋势效果明显。从2006年4月份开始,珠海市重工业发展速度开始高于轻工业,并一路领先,珠海市工业发展适度“重型化”趋势效果明显,到12月份,重工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比轻工业高出8.5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全市重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3.3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4.1%,比上年增长27.7%,轻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2.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5.9%,增长19.2%。轻、重工业比重从上年的43.4:56.6调整为41.0:59.0,重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股份制工业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2006年,珠海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94.99亿元,比上年增长35.2%,高出全市工业增长速度11.1个百分点;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依然是珠海市工业经济的领头羊,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6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占全市的69.1%,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1%。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内、外销共同推动工业经济稳步提升。2006年,珠海市工业销售产值1886.9亿元,比上年增24.3%,全市累计实现产销率96.7%。分区看,斗门区的产销率在全市平均水平之上,为99.3%,香洲区、金湾区产销率分别为96.2%和93.8%;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为1054.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逐季提升。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是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的总体水平、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指标。根据全国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测算,2006年以来,珠海市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呈现逐季提升的态势,从一季度的136.8%、二季度148%、三季度149.5%,到第四季度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已达156.4%,比上年同期提高12.3个百分点,是近年同期最高水平。在计算效益指数的七项指标中,四项指标好于上年或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总资产贡献率7.7%,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24次,比上年减少0.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109849元/人年,比上年上升20个百分点。三个指标比上年有所下降,其中资产负债率(逆指标)64.5%,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0.1%,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7%,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利税、利润与产值同步快速增长,各类型企业减亏情况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9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实现利润69.9亿元,比上年增长34%;亏损额为10.06亿元,比上年减亏25.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减亏幅度最大,减亏72.8%;分行业看,减亏在30%以上的行业有12类,这些行业的亏损额占全部亏损额的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