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珠海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劳动保障利益问题为重点,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协调和基础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比较充分就业、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完善、劳动关系日趋和谐稳定、基础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发展局面。
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新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精神,出台就业再就业补贴标准和申领办法、再就业优惠证发放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使珠海市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更加符合珠海实际。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对全市劳动力的就业和失业状况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进行季度通报,实行年度考核,形成层层落实责任的格局。落实就业资金6441万元,兑现各项补贴2539万元,惠及7.5万名城乡劳动者。
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八统一”工作深入推进,全市23个镇(街)和290个村(居)全部设立劳动保障站所,配备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市、区、镇(街)和村(居)四级联动,“就业直通车”服务进西部农村、进基层社区、进园区企业,开出“就业直通车”19趟,参与企业243家次,提供岗位4800多个,真正帮助解决一批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组织实施2007年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四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不同就业群体提供针对性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全市纳入劳动用工管理的用人单位31126家,职工人数54.2万人,其中农民工32.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737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7.4%。
深入推进农村青年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全市4428名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3536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指导培训。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培训工程”,对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失业居民985人进行创业培训,创业促进就业效应初步显现。对5000多人次职高、技校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培训,宣传就业政策和求职常识。全额完成省下达的106名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培训企业劳资管理人员4175名,对规范企业劳动保障管理发挥积极作用。技工学校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技工教育发展呈现新局面,职业培训体系更加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卓有成效。全市68386人参加各类职业资格鉴定考试,60795人获取各类证书,培养高技能人才4837人。
健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公益性劳务派遣等帮扶机制,帮扶2402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公益性劳务派遣成功帮扶723名大龄困难失业人员再就业,真正实现公益性岗位开发、落实再就业政策和促进就业工作三者有效结合。实施“珠海市百企扶百村就业工程”,全市198家企业与187个村(居)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累计招收农村劳动力5359人。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帮扶1800人成功就
业。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制订帮扶实施方案,解决1100多名华侨农场职工子女就业难问题。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9912个,24907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2.76%,控制在3%以下较低水平。全市就业局势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深化制度改革创新,加快完善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制度框架。全市五项险种参保人数达289.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7%,其中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66.8万、58.9万、72.9万、60.4万、30.5万人,同比增长均达到12%以上。五项基金当期征收32.9亿元,支付16亿元,历年积累75.3亿元。社会保险基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个人账户会计账面实现全额积累,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精神,出台切合珠海市实际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做实个人账户和视同缴费账户的建账工作。调整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办法,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130元左右,为近年来调整幅度之最。51家企业建立年金制度,年金基金积累达4175万元。出台企业年金整体移交方案,并在年底前启动整体移交工作。基本建立起以基本养老金为主体、企业年金为补充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有新突破,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07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珠海市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力度,初步建立起低水平广覆盖,在缴费水平上体现城乡差别,在制度模式上实行个人账户全额积累的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4万人,参保率达66.6%,领取老年津贴人数2.99万人。政府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比例由原来的15%提高到20%,储备基金投入规模由原来每年400万元提高到600万元。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有新突破,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出台《珠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外来工大病医疗保险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本市户籍城乡居民,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并成功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医疗保险并轨。对于解决部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致困”问题,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到目前,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的人数已突破34万人。加强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的管理与审核,完成了174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52家定点药店的年审,对申请定点资格的28家医疗机构和53家药店进行了审核,新增定点医疗服务单位48家,医疗保险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联合检查、电视竞赛、现场咨询和业务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工作,从源头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平稳推行新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全市受理工伤认定申请5272宗,同比增长2.5%,结案率99.8%;劳动能力鉴定申请2185宗,同比增长19%。积极开展伤病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为62名困难伤病职工办理一次性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近6万元。失业保险待遇有较大幅度提高,保障生活、促进就业、预防失业三位一体功能进一步增强。生育保险稳步推进,参保人各项待遇得到有力保障。
以非现场监督为主,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与各监督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检查机制取得积极的成效,没有出现违规征缴、违规经办、超范围支付和挪用基金情况。严厉打击社会保险欺诈行为,查处基金欺诈案件16宗,挽回基金损失12.1万元。1998年度以前被挤占挪用的社保基金全部回收。
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健全管理手段和推进示范点建设等措施,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企业退休人员满意度不断提高。全市有企业退休人员35742人,实现社区管理服务率62%。加大对各区示范点建设的扶持力度,建立1个省级示范点和5个市级示范点,对全市退管服务工作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