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社会保障(2009)

2021-06-17 10:49:40 来源:珠海年鉴(2009)

2008年,珠海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增幅明显。全市五项基本保险参保达331万人次,综合参保率91.5%。其中,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76.6万人次、67.2万人次、83万人次、68.9万人次、35万人次,参保总人次同比增长14.23%。五项基本保险基金当年收入42亿元,支出19.8亿元,历年积累99亿元。社会保险基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2008年,珠海市在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项基本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全覆盖,完成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向企业年金制度过渡,基金实现整体移交。全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7.4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06.9%;全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达10.7万人,参保率75%;全市108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基金积累1.6亿元,惠及职工1.2万余人。全市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人数达40万人;3.78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社区管理率达65%。

【社会保险待遇】

2008年,珠海市坚持多层次、保基本,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2008年,珠海市人均基本养老金为1366元/月,达到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2%;农民和被征地农民老年津贴标准提高到150元/人/月,增幅5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均住院费用6300元,个人自费率控制在23%以内;医保住院费用支付限额由每社保年度20万元提高至25万元;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616元;生育保险人均享受待遇4189元,相当于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倍。

【社会保险基金】

2008年,珠海市不断完善以劳动保障部门行政监督为主,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社保基金监督工作体系以及以非现场监督为主,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全方位、全过程的基金监管工作取得成效,查处基金欺诈案件26宗,避免基金损失31万元。对违规的医疗机构和药店进行停机处理31家,扣款处理47万元,奖励举报有功人员31人。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

2008年,珠海市、区两级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各镇(街道)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全市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主体构架基本形成。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全面加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签订率96%。企业内部劳动关系自主协商机制逐步推广,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的集体合同制度得以深入推行,全市累计签订企业工资集体协议1489份,涉及职工23.4万名。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工资指导线作用,引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制定发布333个工种(岗位)的工资指导价位,工种数同比增加14.8%。

【劳资纠纷调处】

2008年,珠海市建立劳动争议处理协调制度和仲裁、法院裁审联系制度,完善高效便捷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全市受理仲裁案件3978宗,结案3094宗,有效确保劳动争议仲裁的办案质量和结案率。《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珠海市得以平稳顺利实施。创立劳动保障监察“投诉先行调解”制度,维权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开展重点隐患排查调处工作,完善劳动保障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处理联动机制,企业关停、裁员、欠薪等隐患基本平稳可控,有效确保北京奥运、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航展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2008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劳动保障信访秩序良好。

【劳动关系监督】

2008年,珠海市发挥社区(村)劳动保障协理员重要作用,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四级监察网络,初步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的网格化管理。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劳动保障管理制度,巩固预防和解决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确保每个建筑工地“管理有秩序、工伤有保险、工资有保障”。规范职介机构经营活动,打击职介违法经营行为,人力资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劳动保障专项检查活动深入开展,对全市4763家用人单位进行巡查、监察,涉及劳动者约70万人次,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少计发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共计5764.74万元,补签劳动合同4.02万份。

【劳动保障服务】

2008年,珠海市全力应对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影响,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留珠过年和劝导延期返乡工作,确保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返岗和滞留本地过节秩序良好。大力开展四川地震灾区在珠务工人员慰问稳定工作,及时为灾区务工人员提供各项劳动保障服务。举办首届企业退休人员文艺汇演和运动会活动,为30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提供政府资助体检。开展多走访、勤调研、常沟通活动,指导、帮助企业依法用工,及时做好被企业裁减员工转岗就业服务工作,与企业携手共渡难关,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全面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劳动保障工作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1宗,行政复议答复54宗,行政处罚听证案件4宗,行政诉讼案件28宗。

完善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监察、

民政业务、社会保障卡、公众服务、数据中心、基金监督和网络基础设施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开通社银网,推行住院和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联网结算,实现社会保障卡交易和清算系统成功升级并纳入中国银联统一的交易清算体系,网上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劳动保障宣传信息工作网络完善,宣传信息工作有声有色。12333公众服务热线进一步完善,热线话务量迅猛增长,总呼入量达209万人次,同比增长80%。

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加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全市首个“八统一”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在香洲区挂牌设立。斗门区就业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市综合性职业培训中心斗门实训基地投入使用。金湾区组织开展基层站所工作交流活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转流畅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有效推动劳动保障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郭金荣)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