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珠海市加大民生投入。完成政府投资72.3亿元,同比增长29.8%,完成投资计划的103.7%。市财政一般预算对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等六项民生总投入50.5亿元,同比增长20%;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1.6%,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统筹区域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投入,全年对西部地区教育和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环境保护、公共交通、防灾减灾、农林水利、供水设施改造等方面投入21.8亿元。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0877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推进“百企扶百村就业工程”,珠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79人,吸纳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6506人。为大学生见习、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珠海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实施适龄青年百分百接受技工教育、百分百实现技能就业工程,5882名普通初高中毕业生免费入读市高级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8%。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389.5万人次,新增17.7万人次。建立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出台《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提高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全部参加医保,12.4万人参加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为85%,养老保险参保补贴比例由20%提高到35%。海岛居民乘船享受60岁以上老人免费、中小学生6折优惠。
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14.7万人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免学费教育,普通高考总上线率为86%,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超过10万人。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校舍65栋。积极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已招录代课教师216人。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新增3所省一级幼儿园。成功举办珠澳青少年大联欢、第三届民间艺术大巡游等系列活动。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加紧推进。出台关于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镇卫生院改造顺利推进,121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竣工。连续21年完成人口计划控制任务。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建成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23个,入选“2009年中国最安全城市”。圆满完成迎国庆、庆回归1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安保工作。事故宗数、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20.8%、20.1%和24.1%,连续三年火灾事故零死亡。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安全、打击假冒伪劣和传销违法活动等工作扎实推进,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香洲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拱北街道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三灶镇三灶社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吉大海大社区成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对口援建帮扶和“双转移”工作扎实推进。珠海市已完成对口援建工程任务的80%,绵虒小学、汶川县福利院、羌峰(珠海)侨心村等一批援建工程建成启用。市财政预算安排对汶川援建和帮扶资金1亿元。全年对重庆巫山、巫溪、奉节三县和揭阳市揭西县投入帮扶资金1700多万元,并与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85个村建立“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关系,全面开展对口扶贫开发工作。揭阳、茂名产业转移园被评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分别竞得省财政专项资金5亿元,市财政也按省的要求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推进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建设,两园已竣工项目23个,意向入园项目1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