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09年,是珠海全面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一年。珠海市财政拨出对口帮扶重庆资金1100万元,建设项目15个,新建或改建学校1所,解决600余学生上学难问题。安排84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高山移民安置点建设,易地移民147户、910人,改善移民安置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受益人口近1万人。在社会帮扶方面,经珠海市牵线搭桥,香港道德会向重庆市捐赠港币300万元,援建10所希望学校,并向10所学校学生捐赠一大批校服。动员珠海社会热心人士捐赠50万元在重庆建一所希望小学。在“5·12汶川地震”周年纪念和“六一”儿童节之际,组织参与“爱心包裹”活动,让灾区的孩子们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
【对口扶贫】
2009年,珠海市实施“一体两翼”扶贫战略,提高帮扶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整合力量,科学合理规划,加大实施“整村推进”步伐,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扶贫系统干部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自我致富能力,促进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安排60万专项培训资金,对巫山、巫溪、奉节三县有一定种养殖技术的农民工进行15天的实用技术及转移就业培训,每县50名农民工,计150人。举办2期干部培训,培训110人。安排60万产业化项目资金,扶持巫山县金银花基地建设,新建苗圃基地2个80亩,发展种植基地500亩,引进栽培良种种苗21万株,项目建成后受益人口3万,提高农民收入。珠海市财政拨出对口帮扶揭西县资金600万元,建设项目10个,包括产业化项目3个,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建设冬瓜基地配套设施、甜玉米基地配套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砂糖橘喷灌设施建设,培育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农户增收。整村推进项目6个,改善农村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培训项目1个,组织劳动力培训电脑技术、电子琴生产技术人员200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增加非农收入。
【社会帮扶】
2009年,经珠海市牵线搭桥,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在“5•12”汶川地震”周年纪念和“六一”儿童节之际,为能让灾区的孩子们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感受到全国人民的关爱,组织全市社会各界,依托中国邮政网点在全市开通的捐赠点,一对一的将自己的关爱送给需要帮助的人。珠海市扶贫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也纷纷以实际行动献上自己的爱心,募集善款8700元、认购87个学生型“爱心包裹”。募集善款40.83万元,认购3043个学生型和104个学校型“爱心包裹”,为灾区中小学生募集学习和生活用品,送上一份关爱。“爱心包裹”活动自4月26日开展以来,得到珠海市不少市民、企业和单位的积极响应,全市邮政局所有网点受理市民捐购“5·12”灾区“爱心包裹”3176件,其中学生型包裹3071件,学校型包裹105件。
【市内帮扶】
2009年,加强与帮扶村党支部之间的联系和帮扶,并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困难户,帮助困难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动员全市扶贫系统干部职工为广丰村贫困大学生捐资0.56万元、结对帮扶广丰村困难中小学生39名,资助1.29万元,解决上学难问题。认真做好市内“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把珠海市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含2500元)作为珠海市贫困线标准,明确欠发达村和低收入困难户,制定帮扶方案。对斗门、金湾区34个欠发达村及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含2500元)的低收入困难户,通过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建立瞄准机制,对全市低收入困难户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监测,电脑管理,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达到1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
(黎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