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劳动就业(2010)

2021-06-17 15:08:57 来源:珠海年鉴(2010)

【概况】

2009年,在稳定扩大就业工作方面取得新成绩。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0877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援助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73人,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79人,吸纳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6506人,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创新人才服务工作机制,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年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397人,完成各类职称评定4522人,人才招录、培训、评定体系逐步完善。不断加大揽才引智力度,支持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来珠海创业。人事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职称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公务员管理制度建设继续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维权维稳工作稳步推进,劳动关系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日常监察和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全年主动巡查、监察3854家用人单位,责令补签劳动合同8824份,督促支付各项工资、福利待遇等3190万余元,处理投诉举报案件3474宗,案期内结案率100%;社会保险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389.5万人次,同比净增17.7万人次。五项基金当期收入45.1亿,历年积累117.8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城乡统筹就业】

统筹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出台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等新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落实3755万就业专项资金,兑现1063.73万就业补贴,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先行先试设立促进就业咨询委员会,实现就业工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重大突破。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0877个,全市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增强。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制度化建设,继续推进“百企扶百村就业工程”和广东省“3年30万”城乡就业援助工程,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周、高校毕业生招聘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直通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困难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系列专项活动,促进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援助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73人,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79人,吸纳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6506人,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亮点纷呈。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基本形成以技工学校、中职学校、市区公益性职业培训机构为主体,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大中型企业内部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双百工程”全面实施,有力推动了普通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适龄青年百分之百接受技工教育、百分之百实现技能就业,5882名初高中毕业生,免费入读市高级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举办“双转移”暑期培训班等创新举措,培训农村劳动力4096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研究制订《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实城乡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工作目标责任制,出台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系列优惠政策,推进培训、咨询、指导、服务一体化的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全市城乡居民参加创业培训1356人,提供创业指导专家免费开业咨询服务194人次,新开发创业项目4个,2人被评为广东省创业带动就业明星。人力资源市场统一完善。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等制度,通过举办招聘会、大力引进外地职高技校毕业生、建立劳务合作基地等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结构缺工难题,人力资源市场实现总体供需平衡和经营秩序良好,2家职业介绍机构被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评为“AA”级信用等级单位。农民工服务工作有新成效。实施“南粤春暖行动”和“春风行动”计划,加强农民工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有效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全市举办888场农民工专场招聘会,15.12万名农民工在我市实现就业,200名优秀农民工获得政府表彰奖励,141名优秀农民工入户珠海。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发展政策制度更加完善。研究起草《珠海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着手修订《珠海市人才开发目录》,研究制订《2010年-2011年珠海市紧缺技工工种目录》,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用型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引进和流动人才职称评定4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着力创新人才服务工作机制,人才发352展环境更加优化。人才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务员招录考试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年录取公务员161人,连续7年实现公务员录用过程和结果的“零差错”、“零投诉”。加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涉及各类考生27286人次。建立公务员培训网络平台,以高研班为抓手做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全市19个高研班项目列入省计划。全年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397人,完成各类职称评定4522人,人才招录、培训、评定体系逐步完善。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发展。不断加大揽才引智力度,支持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来珠海创业。全年引进留学人员155名,留学人员新创办科技型企业16家。做好拔尖人才推荐选拔工作,1名企业科技人员当选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引进312名外国专家从事教学和技术管理类工作,2名博士到我市企业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落实高技能人才补贴政策、加强校企合作、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等措施,培养高技能人才6381人。15名优秀高技能人才获得政府表彰奖励。

【人事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职称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开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调查研究工作,研究起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制度等相关政策,完成国土与规划测绘工作机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评委库,有序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和结构比例管理,51个市属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管理,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公务员管理制度建设继续加强。引入异地考官交流、“两代表一委员”监督新机制,完善公务员考录工作模式。成立公务员绩效分类考核办法课题组,积极研究探索加强公务员考核工作。稳步实施公务员职务任免和职务升降、调任、奖励和新录用公务员实习锻炼等规章细则,草拟完成相关配套制度,公务员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制订并试点运行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暂行办法,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规范津贴补贴有关规定,制订市直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校长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启动义务教育学校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扶持企业发展】

积极主动应对新经济形势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深入开展“多走访、勤调硏、常沟通”活动,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稳定就业岗位。自2008年起2年内3次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降至0.3%,工伤保险缴费比例根据行业不同分别由0.4%、0.8%、1.2%降至0.2%、0.6%、0.8%。社会保险缴费工资下限下调100元,减半征收企业使用流动人员调配费,积极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为97家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坚持正常生产经营、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发放8060多万元援企稳岗补贴资金,涉及员工13万余人。珠海市认定的符合享受援企稳岗补贴资金的企业数量和补贴金额均居全省首位。2009年,珠海市通过发挥社会保险功能,出台各项优恵政策,共为企业减负4.7亿元。

【劳动关系调整】

劳动关系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运作,充分发挥街道(镇)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作用,加强隐患矛盾排查治理,有效化解劳资纠纷隐患苗头82宗,确保将劳资纠纷处理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做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宣传培训工作,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到97.1%.出台企业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大力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已建立工会的大中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58.4%,提前完成省提出的年度目标任务。执法维权活动深入开展。扎实开展日常监察和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全年主动巡查、监察3854家用人单位,审查789家用人单位的书面材料,责令补签劳动合同8824份,督促支付各项工资、福利待遇等3190万余元,处理投诉举报案件3474宗,案期内结案率100%。

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珠海市被确定为全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试点城市。多措并举应对《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高位运行的严峻形势,全年审结劳动争议仲裁案件5010宗,结案率同比上升15.3%。调解人事争议案件4宗,较好发挥了人事争议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