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
从2010年4月1日起,珠海市社会救助领域首部政府规章《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开始实施。并完成全市低保标准第五次调整,低保标准提高6%~40%,调整后标准为斗门区农村280元/人/月,斗门区城镇和其他各区(经济功能区)350元/人/月;除斗门区农村外,全市城乡实现低保标准一体化。2010年12月全市在册低保对象6636户13594人,全市按时、足额为163863人(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救助资金3348.81万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五保对象961人,集中供养277人,分散供养684人,年人平供养标准7648元(集中供养)和7050元(分散供养)。全年全市为880人次提供城乡医疗救助,支出医疗救助金627万元。临时救助3240人次,支出临时救助金132.73万元。
【社会福利】
2010年,珠海市民政局与中山大学共同研究探索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涉外送养17人,国内家庭收养7人。开展“明天计划”活动,向广东省“明天计划”办公室上报6名孤残儿童。协助广东省假肢康复中心开展“爱心助兴惠万家”活动,为珠海市10名特困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在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一是在珠海市香洲区梅华街道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由珠海城职院与深圳慈善公益网合办的社工服务机构提供专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在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康宁社区开展培育“珠海市邻里互助社”、引进香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试点;三是积极开展日托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慈善事业】
2010年,珠海市慈善总会接收善款5117.53万元,支出4142.49万元。组织支援海地地震、西南干旱灾区、玉树地震灾区、广东扶贫济困日等募捐活动,巩固和发展“慈善慰问”“温暖校园”“复明工程”“慈善助学”“慈善教育”“社工+义工联动服务”等品牌慈善项目。深入开展临时救助工作,帮扶因病、突发事件等特殊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人员。
【福利彩票】
2010年,珠海市福利彩票销售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87亿元,筹集公益金1.17亿元,其中本市留用4256万元。同比销量增长34.4%。完成全市投注站新销售终端机的更换和培训工作,开展“福彩请您山西游”等宣传促销活动,回报彩民对珠海市福利彩票的大力支持。
【社区建设】
2010年,珠海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1+4”系列文件,落实专项改革经费600万元,确定在2个街道(香洲区翠香街道、梅华街道)、1个镇(南屏镇)、3个社区(翠香街道康宁社区、青竹社区和梅华街道鸿运社区)开展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社区自治为方向,以服务居民为重点,在香洲区9个街道(镇)设立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在105个社区居委会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全年全市有30个社区通过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检查验收,历年累计通过143个社区,占全市社区总数的8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