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安铺是美食古镇,安铺鸡更是享誉国内外。从小在安铺长大的80后小伙子谭丛松,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安铺美食,最终决定回乡传承家族手艺制作肉制品,并创立品牌扩大影响。
回家乡 传承祖传手艺
今年35岁的谭丛松出生在腊味世家,从小就爱美食的他不仅尝遍了安铺当地的传统美食,还经常四处旅游品尝美食,对美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
2006年,谭丛松大学毕业后,在广州某品牌服装公司当首席设计师。拿着高薪的他本来可以一直留在大城市,但一次偶然看到关于百年品牌如何打造的介绍,谭丛松动了心,决定回乡继承祖业。
“当初回来时,父母很反对,他们觉得我留在大城市工作会更有出息,但我心里始终惦记着家乡美食,很想创立一个属于自己家族的美食品牌。”2009年,谭丛松离开了繁华大都市,回到小乡镇,向自己的梦想出发。
“说真的,刚回来的时候真的不适应,广州是繁华大都市,安铺只是一个小乡镇,生活节奏截然不同。”虽是如此,谭丛松还是克服种种困难,改变传统家庭作坊模式,租赁了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并向银行贷款几十万元购进一套先进环保的空气能风干流水线设备,随后,产品顺利通过了QS认证。
外地人来到安铺首选美食便是安铺鸡。“安铺鸡一直是安铺公认的美食,也受到许多外地游客的认可,甚至有朋友想带安铺鸡给国外的亲戚朋友尝尝。可是,安铺鸡的保质期不长,也上不了飞机。如何能让安铺鸡走出去?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谭丛松认真地说,“如果我把安铺鸡做成鸡肉干,并用包装袋密封好,当做零食一样食用,那不就解决了安铺鸡受限的问题?”说干就干,谭丛松便开始着手制作鸡肉干。
要做成美味的鸡肉干,选材很重要。为此,谭丛松跑了许多地方,买了许多不同品质的鸡。“鸡肉干讲究的是口感,而鸡的饲养方法和饲养时间都会影响鸡肉的口感。”选好材料后,谭丛松向许多老师傅请教肉制品的制作方法,然后开始腌制鸡肉。
“鸡肉不同于牛肉、猪肉,鸡骨多,所以取肉难,现在我们主要选取鸡胸肉和鸡腿肉。”为了研制出美味的鸡肉干,谭丛松还到澳门、泰国等地品尝当地的肉制品美食,和当地人交流沟通,并带回许多调味酱料。
目前鸡肉干仍在研制阶段,为了让记者尝尝鲜,谭丛松取出刚制作好的鸡肉干,新鲜出炉的鸡肉干香气扑鼻,记者夹了一块放进嘴里,肉质鲜嫩,香滑爽口。
创品牌 扩大影响促销量
谭丛松回乡继承祖业,除了致力于开发新产品,还着手创立自家品牌。“以前,老一辈都是请亲戚朋友帮忙,在家制作腊肉腊味,然后以散装的形式对外销售,就连招牌都是手写。这种制作和销售模式明显已经不适宜现今社会。我一直想做一家有生命力、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品牌意识。”谭丛松说。
为此,他一方面将传统的家庭作坊搬至厂房,雇请工人生产产品,改变传统的家庭作坊模式,加大产量;另一方面,他将家门口打造成门店,并为腊味腊肉设计独特的包装,方便顾客送礼。同时,他将家族品牌的故事,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悬挂在门店里,方便顾客了解自己家族的品牌。
为了提高产品的销量,谭丛松还将产品放在网上销售。“以前我们的销售渠道是传统卖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是个更宽广的渠道。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机遇,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谭丛松坦言,安铺美食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这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人们嘴里常会念叨着这么一句话——‘现在的食品都不够以前的好吃’。我想,之所以这么说,一是觉得以前食品的原材料品质好,二是人有一种怀旧情绪。我要做的是,在传统美食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工艺提升产品的口感,获得认可占领市场。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寻回以前的记忆。”谭丛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