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廉江市库 > 新闻报道

廉江十大工匠邓春光耕耘茶业38年带村民共致富

2021-06-24 15:22:03 来源:廉江市融媒体中心

  傍晚时分到凌晨深夜,廉江市石角镇油房村委坝下村的邓春光家里灯火通明。一家人在土灶头前紧张有序地忙碌,捡柴、生火、翻炒、制茶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满屋茶香四溢。

  既懂种茶,又会制茶的老茶人邓春光不仅将技艺传给了家人,还带领村里的农户依靠种茶增收致富。

  种茶38年谱写“致富经”

  地处九洲江畔的油房村山清水秀,种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今年67岁的邓春光是油房村种茶带头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试种茶,已有38年种茶经验。育苗、种植、制作等一系列技能都是邓春光在地里边实践边摸索掌握的。

  “种茶不难,难在育苗和管理。”回忆起育苗经历,邓春光不禁感慨万分。2006年,邓春光花了一年多的心血培育80万株种苗,可栽种500多亩地。他免费将幼苗供给村民,但由于管理不当,80%的幼苗都“夭折”在地里。

  2013年,担任油房村党支书的邓春光成立石角油房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动村民流转土地集中种植茶叶。如今,油房村及附近的蕉坡和洞滨150多户村民,利用荒坡地种茶300多亩,还注册“迎贵茶”商标,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一条龙模式,使合作社、茶厂、农户三方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现三方双赢。

  “现在种茶一亩年利润可以达到8000元,收成好时,每亩年利润甚至高达1.2万元。”邓春光笑着说,在过去自己想都不敢想。单是种茶一项,油房村种植户便人均增加年收入6000多元,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种植专业户在该村不断涌现。

  手工制茶供不应求

  邓春光是远近闻名的制茶工匠,耳濡目染下,他的妻子、儿子和儿媳也都成了制茶好手。

  “每次手工制茶,我们至少要两人合作,一人在灶头前生火,另一人在灶边炒茶,直接用双手炒。”邓春光的小儿子邓捷介绍,为了追求最好的品质,30多年来,邓家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手工炒茶。

  小时候站在锅边看父亲炒制新茶的经历,让邓捷至今仍记忆犹新。

  邓春光介绍,手工制茶能更有效控制火候、把握热度,茶叶品质是其他机器制茶无法可比的,但弊端在于产量,所以每批上市的手工茶都供不应求。“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不少,为了保持茶叶新鲜度,每天从茶农手中收购茶青后,都需要加班加点赶制好。”邓春光说。

  初夏时节,来订购茶叶的客户络绎不绝。来自广西陆川的温先生驱车前来订购200斤茶叶。“我试过这么多茶,还是邓家的手工茶味道正,心心念念这个味道,多远都要过来买一些。”温先生边装车边和邓捷签下订单,一个月后他还要采购一批茶叶,给公司员工发放福利。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