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廉江市库 > 新闻报道

记禅城区驻营仔镇大山村委第一书记陈春华

2021-06-30 22:01:31 来源:廉江新闻

陈春华在察看水稻生长情况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扶贫工作队!”搬进了新屋的单亲母亲苏亚娇,握着禅城区社保局驻营仔镇大山村委第一书记陈春华的手,激动地说。
  苏亚娇是个单亲母亲,以务农为主要生活来源,有4个子女在校读书,与叔伯共住一间80平方的平房,生活十分艰难。2016年5月刚刚来到大山村的陈春华了解这一情况后,为苏亚娇申请到国家补助资金4万元,又争取到帮扶单位补贴1.8万元,帮其建起了一幢两层的楼房,并为其子女申请获得教育专项补助。现在,苏亚娇已有两个女儿毕业出来工作,一家人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派驻大山村四年多时间,期间父母多次患病住院,全靠妻子一人照顾家庭,但是陈春华克服了家庭种种困难,在大山村安心驻下来,“看着那些贫困户生活这么艰苦,自己个人的事情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他是贫困村民的“贴心人”
  陈春华总是把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把贫困户冷暖放在心底。他带领扶贫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调查,逐一摸清了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然后因人施策,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66岁的低保户梁调有两个儿子,一个已经去世,一个患病卧床不起,两个媳妇均已改嫁,留下两个还在读书的孙子。她每月数百元的低保收入本就生活艰难,还要担负两个孙子的学费、住宿费。陈春华为其两个孙子申请了每人一年3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补助,还安排她到大山村委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基地务工,每月有2000元收入。
  贫困户黄华春家里有3个孩子,依靠耕作几亩地勉强糊口,全家年收入仅3000元。陈春华为他几个孩子申请教育补助,免费提供了10亩田的谷种和一些鸡苗,还介绍其妻子到东莞打工。日子越过越火红的黄华春也建起了新房,陈春华帮其申请到国家补助和帮扶单位补贴5万多元。
  为了改善大山村的村容村貌,陈春华带领扶贫工作组多方努力,修缮了村委会办公楼,建设了北槎围村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了2个公厕、6个垃圾池,建设了980米村道硬底化,实施了村村通路灯“光亮工程”。


  他是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既要输血,更要造血。”陈春华确立了“盘活固有资源、开发新兴产业、做好投资项目”的帮扶发展思路,开展了立体养殖、光伏发电、投资当地优质企业湛江水务集团、投资廉江市扶贫产业园等四个扶贫产业项目。
  立足传统绿色产业,确立“合作社养殖生态猪、生态鸭、生态鱼,种植生态果蔬,贫困户散养走地鸡”的主导发展产业。去年,300头生态猪销售额和利润分别达到65.86万元、9万元;20亩优质水稻共收割稻谷1.7万斤,利润1.5万元;贫困户散养走地鸡,每户增收约4500元。
  争取省专项资金112万元,在村委会、文化楼和学校等建筑楼顶安装了95千瓦光伏发电,已经接入南方电网获益,项目预计收益12.5万元/年,户均增收约2500元/年,收益期约25年。
  此外,向湛江水务集团投入163.99万元(为期5年),每年收益约10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年;向廉江市扶贫产业园投资182.279万元,前三年每年收益约为12.75万元,户均增收约2500元。


  他是乡村振兴的“助攻手”
  “扶贫先扶智,我们要提高扶贫对象的劳动技能和文化水平,确保脱贫不返贫,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文化力量’。”陈春华说。
  将技术扶贫作为增强贫困户脱贫能力的关键抓手,积极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四年多来,扶贫工作组举办了肉鸡养殖、水稻种植、家政服务、服务礼仪共4期培训班,共吸引了贫困户248人次参加,共发放培训资料及宣传单张500余份,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加快贫困户增收的步伐。
  辅助落实广东省有关教育政策补贴,全村66名贫困户子女享受到生活费补助及学费减免,确保贫困户适龄子女不因贫困辍学。
  利用行业资金68万元,建设了大山小学公厕、环形跑道、篮球场等,为大山小学捐赠了20台电脑、170套课桌和60套书包,大山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