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北坡镇地处粤西丘陵地带,是广东省首批中心镇,总人口 5.8 万人,其中有4条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82户2045人,贫困户已实现脱贫,农村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获得“湛江市先进基层党委”荣誉称号,被广东省委列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建设单位,被中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单位。昔日贫困落后的北坡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实现华丽蜕变,成了湛江市、遂溪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镇。
二、华丽蜕变的北坡
走进北坡,一张张生态、宜居、幸福、美丽的画卷吸引着我们:干净优美的人居环境、浓厚十足的文化氛围、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是名副其实的省级中心乡镇。谁能想到两年前,村庄人居环境脏乱差,人民群众贫困落后,公共设施短板严重,农业产业发展滞后,社会治理形势严峻。2018年以来,北坡镇争取了广东省第五批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获得省、市、县精准扶贫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迎来了历史转折点。两年来,北坡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牢记初心使命,忠诚担当履职,实行网格化管理、凝聚社会力量、创新社会管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实行网格化管理,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为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北坡镇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改变工作方法,实施头雁工程,建立镇党委、村支部、党小组三级网格体系,对镇、村、组干部以及党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凡全局性、重要性和紧急性工作,如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均由网格成员亲自深入到组到户,亲自经办具体业务,亲自负责工作落实。自从北坡镇实行网格化管理,基层党组战斗力得到提升,党员的作用得到发挥,全镇上下形成“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良好局面,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均走在全市、全县前列。
(基层党组织精神面貌)
“上任镇委书记陈光提同志、现任镇委书记王丰同志,都非常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经常邀请县委、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到村(社区)指导工作,加强党员干部考核,对镇、村、组干部以及党员实行网格化管理,一开始许多村干部都不是理解,认为这样做会增加工作负担,后来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两委”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主动作为,党员责任心增强、主动参与村级事务,镇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执行,村里各项工作逐步走在全镇前茅,特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之前都是村干部、帮扶干部单打独斗,进度慢、效果差,经常被通报批评,后来发挥党员作用,“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很快得到落实。
“在创建新农村建设初期,因为我们工作考虑不周全,存在“干部干、群众看”、工作效果差问题,后来我们调整工作方法,按照镇要求认真实行“党员+房头”网格化管理,明确每位党员、村庄房头的职责,广泛宣传发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由原来“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节约创建成本,并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良好工作氛围。
四、凝聚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仅仅依靠党委、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拓宽工作思路,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创新社会与机制,完善社会资源配置,形成统一工作战线。2018年以来,北坡镇打破思想禁锢,搭建工作新平台,引导各自然村成立理事会,每年召开乡贤座谈会,对全镇370名外出乡贤发起动员,号召外出乡贤、社会热心人士支持家乡、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主动参与家乡建设,引导乡贤回家投资置业,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工作新格局。比如,这两年来湛江各地辣椒出现滞销,许多农民的辣椒都烂在地里,让农民十分心疼,为帮助农民走出困境,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北坡镇扩展产业链,联系乡贤叶康福引进了一条日均加工量13万斤剁椒加工生产线,有效解决北坡以及杨柑、港门等周边乡镇辣椒、番薯滞销难题,坚定农户种植信心,并帮助一批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助力增收致富。
(召开乡贤座谈会)
(外出乡贤回村指导人居环境整治)
2019年,在广大乡贤、社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北坡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北坡镇作为湛江市唯一一个乡镇被广东省委列为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有74条自然村被评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真不敢想像,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回到家的时候我还走错路了。如今硬底化道路都直接通到家门口,主要路口安装路灯,村民出行非常方便;路边都种上绿化,安放垃圾桶,村民每天自觉打扫卫生,村里整洁美观;建有文化广场,健身器材配套齐全;安装了治安摄像头,村民学法守法的意识逐步增强,社会环境持续稳定,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如今在村里散步,感觉到特别幸福。”柏基村民陈先生说。
(干净、美丽、舒适的人居环境)
(镇委书记王丰到上塘村委指导人居环境工作)
五、党建扶贫、基层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新模式
北坡镇坚持“党建引领、村民自治、依法治理”三步走,探索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从2018年开始,北坡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作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强化党员干部学习,建立健全强化村(社区)党组织政治领导的制度机制,引领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抓乡村治理的责任感。同时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为抓手,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建立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规范党内教育和组织生活,提高党组织抓乡村治理的战斗力。全面加强“两个覆盖”,扩大党在农村基层各种组织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把分散、孤立的群众和社会自治组织联系整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把基层重建为“团结的基层”,共同致力于政党理念回归“人民政治”,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优势。
法治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北坡镇注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法治理念,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基层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利用镇、村法治文化广场,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教育活动,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重视基层法治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一村(社区)法律顾问的职能作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信访排查化解,落实好网格化服务管理和领导包案制度,推动矛盾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防控转变。加强社会综合防控,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立社会管理办公室、扫黑除恶线索举报中心,建立群防群治体系,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打掉一个涉恶团伙,刑拘14人。“夜晚的北坡,灯火璀璨、街道繁华,文化广场的活动丰富多彩,人山人海,热闹无比,让人流连忘返。每天晚饭后,我都带孙子出来转转,锻炼身体,孩子们在广场上玩得可开心了,有镇干部、民警们在广场值班巡逻,并设置红色驿站,全方位为社会安全保驾护航,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在广场散步的邹阿姨说。
(成立党员突击队,得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曹永中高度肯定)
(县纪委书记陈正中、镇委书记王丰探望老党员)
(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人豪到红色驿站调研)
(成立红色驿站,为人民安全保驾护航)
(晚上文化广场载歌载舞)
六、经验启示
北坡镇用短短两年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最主要的原因:
一是政治站位高。北坡镇党委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镇领导班子同志带头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实干在前,起到引领、示范、标杆作用,真正扛起基层党委的职责。
二是善于担当作为。面临基层新形势新挑战,北坡镇敢担当善作为,特别是面对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党员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不足等问题,能够敢抓敢管、肯硬骨头,实施头雁工程,坚持实行网格化管理,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铸就一支“在状态,有激情,敢担当,出实效”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三是推进自我革新。北坡农村基础薄弱、民生短板多,发展要面临困难重重,为此北坡镇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发挥党建示范引领,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凝聚发展合力,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工作新格局,是湛江市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先行村、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