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扶贫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各项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用精准措施、过细工作,集合攻坚力量,以实干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不断强化意识、明确责任、拓宽思路、完善机制、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重点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连片新农村建设、产业项目发展、危旧房升级改造、农村饮水工程、农村小额贷款、就业扶贫、拆旧复垦等等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反响好,群众满意度较高。
一、重责任,抓分工,不断健全扶贫机制
按照中央、省、市、县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具体要求,建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干部“一对一”帮扶的脱贫攻坚责任链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为保障扶贫工作的开展,我镇配备了2名专职扶贫干事,安排镇全体干部包片15个行政村,进一步充实驻村力量。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标准,组织镇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走访了解贫困家庭的经济、劳动力等情况,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对贫困户进行筛查。目前,全镇实现预脱贫764户1925人,其中享受危房改造政策218户;享受低保政策399户1323人;享受医疗救助政策400人;享受产业扶持政策430户1625人;享受小额贷款政策33户;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23人。
二、重规划,抓统筹,进一步完善扶贫规划
一是成立脱贫攻坚作战办公室。打好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北坡镇党委迅速反应,全面部署,精心准备,在全镇设立了镇、村二级脱贫攻坚作战办公室,实现了脱贫攻坚作战办公室全覆盖,并与各村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不脱帽誓不休。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场战争来打,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全面实现挂图作战,以作战的状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二是制定并完善了北坡镇扶贫规划。对全镇4个省定贫困村的扶贫开发规划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完善了做得不够详细和不合实际的地方,使每村的开发规划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整村推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全镇扶贫开发规划,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按步实施,有序推进。
三、重党建,抓思想,大力发挥“领头雁”作用
一是积极联系贫困村,完善办公室设施,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三是推行“龙头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和实施“领头雁”党员带富计划,整合各类有利资源创建党建示范基地,建立特色产业党小组,以村级党建经济合作社为平台,鼓励党员群众参与到农村产业、服务业等行列中来,切实使资金跟着贫困人口走、贫困人口跟着致富能手走、致富能手带着贫困人口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中找位置,在奔小康中起作用,从而达到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如:北塘村“十百千”干部曾海裕同志为解决辣椒滞销问题,通过多方筹措,引进剁椒产品加工厂,每日加工辣椒13万斤,加工出来的辣椒销往湖南、湖北、四川、浙江,已为北坡、杨柑、港门、乌塘和雷州客路、纪家等周边共九个乡镇的椒农解决了辣椒滞销问题。又如新屋村党员干部成立新壵种养合作社,大力发展番薯种植,建立番蕃淀粉厂和粉条加工厂,采取“基地+加工厂+农户”的模式,与贫困户签订产购销合同,鼓励贫困户自主种植,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四、重主体,抓落实,着力推进各村建设
我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不断探索营造大扶贫格局。在实践中,调动各方力量,集中捆绑各项资金,加大我镇的脱贫奔康步伐。我镇坚持注重贫困村的道路、人饮、阵地建设、危房改造等基础新建与修缮工作。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第五批省级新农村连片开发工作,6个村委会51条自然村全部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全部村庄完成整体规划,村庄基本实现集中供水,全部村庄实现人畜分离;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建设村巷硬底化道路163公里,建设路灯2743盏,文化楼8座,篮球场2个,公厕9所。群众积极主动,在推进过程中没有出现要求赔偿的现象,余下的9条行政村 93条自然村也掀起了创建的热潮,农村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其中柏基、桥支、架罗湾村创建成果得到市、县领导高度肯定,获得“广东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荣誉称号。深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运营机制,历次考评名列全县前茅。跟踪推进66条自然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PPP项目建设。加快农村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实测面积15.116万亩,颁证率达88.91%。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镇“三资”平台交易7宗188.76万元。健全镇、村二级河长体系,扎实开展南渡河 “五清”行动,投入资金22.6万元,清理水浮莲61482平方米,河道淤泥3667立方米,河道垃圾和障碍物1.2吨。
五、重效益,抓典型,着力加大产业扶贫
在推进产业化扶贫,帮助贫困对象增收方面,我镇注重帮助贫困村调整生产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为帮助贫困村改变面貌,促进增收,并积极落实小额贴息贷款任务,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02.7万元,支持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农户的产业开发提供资金保障,有力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进程。镇党委政府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扶贫发展理念,先后引进引进正大集团种鸡养殖、广东新供销天成公司南药、大棚西瓜以及马铃薯种植等项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一直种植甘蔗经济效益低的落后局面,推行木葱、辣椒、水果玉米、番薯等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其中辣椒种植2万亩、木葱种植1.6万亩,并畅销全国各地,以片带面,确保贫困户如期集中脱贫,产业转型初见成效。
六、重乡贤,抓民生,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民描绘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乡村振兴是一场艰苦而漫长的跋涉,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精准扶贫以来,我镇重视乡贤在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决策、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的作用,以德高望重的本土精英、功成名就的外出精英、投资创业的外来精英为主体,探索推行“村两委+乡贤参事会”的基层治理模式,鼓励乡贤回乡发展和投资,带动贫困户就业,改善村容村貌。如:下黎村的“乡贤大道”修建工作,就是充分发挥乡贤作用的重要例证,目前已筹集乡贤善款70多万元进行道路改建,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
七、重规范,抓风纪,严格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
一是及时对我镇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二是严格全镇扶贫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参与扶贫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单位要明确各自责任,坚决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成立扶贫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现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分管领导岗位责任制落实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项目建设有序实施。同时做好本级和村级配套资金的筹措。在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严明了纪律。要求不准随意调整项目,所有资金不能挪作他用,要求各村将项目资金的计划分配、使用情况、实施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挥霍扶贫资金的,一查到底,确保扶贫资金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