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镇所有贫困人口脱贫出列,根据中央、省、市及县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和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及有关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及县的安排部署,聚焦全面小康目标,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以“精准帮扶、精准保障、精准退出和精准防贫”为原则,突出“已脱贫人口抓巩固,未脱贫人口抓帮扶,低收入人口防返贫”三项工作重点,压实责任,精准施策,严格要求,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到2019年底,稳定实现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1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三、工作措施
(一)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提升贫困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一要建强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干部,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整顿贫困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二要完善党组织运行机制。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商制度;三要理顺村级组织间职能关系。进一步强化村级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的领导力,推动各级组织协同高效运作。(责任单位:镇组织办、各村党组织)
(二)开展精准“回头看”,确保预脱贫户如期高质量脱贫。
1.对扶贫项目发展情况“回头看”。由各村和驻村工作队对预脱贫户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开展“回头看”,确保预脱贫户收入达到或超过脱贫标准。(1)对扶贫产业发展状况“回头看”,是否达到增收创优标准;(2)对贫困户家庭自主经营产业“回头看”;(3)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情况“回头看”。主要针对就近就业贫困户,与当地发展产业的经营主体,签订的用工协议或者合同,了解他们的收入情况。(责任单位:各村党组织、各定点帮扶单位)
2.“两不愁三保障”职能部门组织“回头看”。由“两不愁三保障”职能部门牵头,各村和驻村工作队配合,逐一走访2016―2018年度预脱贫户,对照预脱贫户“八有”指标进行“回头看”,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对预脱贫户进行逐户逐项核查甄别,查找出未达标户和未达标项,建立到户问题台账,列出“补短清单”,做到家底清、情况明、补短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回头帮”实施方案,做到帮扶机制完善、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确保预脱贫户按期精准脱贫。(责任单位:镇村建办、镇教育组、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镇民政办、北坡供电所、中国电信北坡营业厅、中国移动营业厅、各村党组织,各定点帮扶单位)
3.正视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完善资料档案。按照市2018年考核通报存在问题及开展“回头看”自查发现问题,对标补短、及时整改、完善档案资料,并报到镇扶贫办备案归档。(责任单位:各村党组织,各定点帮扶单位,2019年11月底前完成)
(三)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1.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打造“一镇一业”特色产业格局,稳定贫困人口的收入,确保高质量脱贫。
一是要确定一个特色扶贫产业。根据我镇特色,至少发展一个有潜力的特色扶贫产业。二是要做好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确定产业发展规模、资金投入、产业收益、产业经营及产业销售渠道等。三是要建立产销链。1.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如“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带贫益贫机制。2.要建立产销对接机制,与大型批发市场、对口帮扶市、企业等建立市场对接机制,或建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等。四是资金的筹集方式。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县扶贫专项资金及帮扶单位自筹资金,同时灵活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发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到当地银行申请小额信贷资金,注资入股到企业、公司或合作社运营创利,实行分红增收,确保贫困户脱贫效果。五是以产业扶贫带动就业扶贫。要建立“企业(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以发展产业带动有劳动力贫困户就业,并要相应倾斜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就近就业问题,促进贫困户增收。六是加强台账资料的建立归档。注重产业扶贫项目台账资料的归档工作,包括:产业扶贫项目台账、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签约情况、贫困户享受产业帮扶情况、会议情况、公示情况、资金申请拨付使用情况等,都要留存纸质资料并进行归档,保持形成文件材料和相关图片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各类表格、表册认定签字盖章按印手续完备,规范整洁。(责任单位:各村党组织、各定点帮扶单位)
2.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一是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充分开发卫生保洁、养路、生态管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一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吸收一批。要利用特色扶贫产业,吸收一批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三是发动本镇辖区内企业转移一批。在本镇辖区内投资置业的企业,要对贫困户给予适当的倾斜照顾,提供合适岗位,定向招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四是本镇就近务工接纳一批。各镇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拓宽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引导、鼓励本镇企业、公司、合作社或承包大规模种养产业的个体户优先考虑聘请贫困劳动力。五是建立完善台账资料。各驻村工作组要健全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信息台账,实行一人一档案,定期跟踪,更新完善。(责任单位:各村党组织、各定点帮扶单位)
3.加强扶贫干部队伍的管理。各驻村干部要严格按照省、市、县相关规定要求,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坚持长期驻村,杜绝“走读现象”,坚决杜绝派驻干部不驻村,聘请社会闲散人员驻村应付考勤现象。本轮驻村干部任期2年,驻村期间,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任期结束后,要按要求完成期满考核方可撤回,考核结果将书面送达本人单位归档。(责任单位:镇组织办、镇扶贫办、各村党组织)
4.加强检查、督查,启动末位倒逼机制。镇扶贫办对所有的扶贫工作要加强定时检查、督查,至少一年两次。将督查结果作为单位、干部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一是实行点名通报制度。对工作推进较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开展滞后的,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二是移交问责。对督查中发现慢作为、乱作为和不作为,导致工作严重滞后或出现问题的,将按照相关程序报请镇委、镇政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责任单位:镇扶贫办)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利用网站、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和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加大帮扶经验、脱贫典型的宣传力度。注重发现基层扶贫干部的先进事迹,挖掘扶贫领域的代表人物、典型事例,推广有效做法和生动实践,增强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建立重大事件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引导社会舆论,防止不良炒作。(责任单位:镇扶贫办、各村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