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遂溪县库 > 北坡镇库 > 课题报告

北塘村委会扶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2016-12-02 10:09:52 来源:北坡镇扶贫办

按照“一年有变化、二年大变样”的发展思路,以“民富村强”为目标,通过硬化道路到家、危房改造到户、产业扶持到人、社区服务到位等措施,稳步推进北塘村扶贫攻坚工作,现将前期帮扶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北塘村委会隶属湛江市遂溪县中部的北坡镇,位于北坡镇东北方向6公里地方。下辖有11条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669户,总人口3538人,有党员64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其中贫困户有92户,贫困人口336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0093亩,其中旱坡田面积10093亩,无水田面积,林地面积353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植甘蔗、外运菜、木葱、甜玉米、辣椒,人均年收入在38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年约2.4万元。

主要贫困原因:

1、土地能力差,广种薄收,耕地质量差,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农业发展仍停留在传统耕作上。

2、没有一家驻村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存在重大困难。

3、危房还存在一部分,极少数人家还居住60年代建筑的房屋。村落住房总体布局混乱,人畜混杂,部分村民组村容村貌不好,人居环境差。

4、村民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长期以小农经济为经济支柱,存在找机会短期致富的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

5、村卫生室建设落后,医疗设备欠缺,缺乏医疗技术人员,群众看病困难。

6、部分村民组交通条件差,影响制约群众生产生活。

7、村文化室有待进一步建设,群众文化娱乐条件较差。

二、工作进展情况

1、驻村工作队自5月9日按佛山市、三水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进驻北坡镇北塘村后,马上开展了村委会走访工作及贫困户入户核查工作,详细了解了村民的种植、产销还有农户的具体困难等等,并多次和村委会干部商议具体帮扶计划等。针对前期镇和村委会录入省扶贫系统的资料(共有103户368人),驻村工作队深入开展调查工作,按照湛江市扶贫办的时间节点要求,不分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在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逐家入户进行详细的核查,从正面和侧面对贫困户的家庭状况及成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于5月30日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集体表决并进行了公示,后期再根据湛江市“回头看精准识别”的要求,最终剔除了11户(其中3户为已死亡,1户系统录入错误,7户不符合贫困条件),确定贫困户有92户,贫困人口336人。

 

2、根据湛江市、遂溪县扶贫办的培训要求,严格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及时完成数据录入工作,确保扶贫对象“不掉靶”,并随时和帮扶单位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规划)、三水区检察院分管领导汇报,顺利落实了两个帮扶单位干部“一对一”挂钩帮扶责任制,并按时按要求完成了省扶贫系统的信息录入工作。

三、帮扶措施

(一) 认真做好规划、落实措施,加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一是大力推进村委会至自然村硬底化工程。北坡镇北塘村委会目前尚有3条自然村(东边村、老曾村、锅盖村)出入北坡镇区走的还是泥土路,该路段长约1.5公里,涉及到700多村民“出入难”的问题,经过扶贫工作队下村入户的深入调查和访问,村民们均表示希望能尽快对村委会至翟屋村段泥土路进行硬底化。

        扶贫工作队认真倾听群众心声,顺应群众期盼,第一件时间开展村委会至翟屋村的泥土路硬底化工程,在扶贫资金(每公里支持10万)未到位的情况下,努力协调原已和镇政府签订合同的施工方带资建设,该工程终于在10月12日顺利动工,目前已基本完工,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出行交通环境,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确保村民安全饮水。据调查,目前北塘村委会有5条自然村需要建设安全饮水工程,驻村工作队针对省行业资金安排的急切性(要求在今年内完成),今年在区财政资金里先安排东边、五公塘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各10万),计划明年再对另三条村作资金安排。

三是针对贫困户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措施,制订改造方案,投入资金扶持贫困开展危房改造(每户支持0.5万),2016年任务为7户,目前已完成2户,动工的2户,准备动工的3户。

四是修葺村委会会议室。由于当地要求村基层对外服务办公必须设置在一楼,故原二楼的办公场所迁至一楼,而一楼的会议室现在容纳面积太小,甚至连召集贫困户开会也坐不下,计划将村委会办公楼对面的旧会议室(已荒废多年)进行修葺,结合村委会卫生站一起建设(面积约240方),该项目总投资金额需30万元,扶贫资金拟安排15万元(含建设卫生站),经村委会多方筹集资金,目前资金缺口还有3万元。

(二)加强对贫困户的扶贫工作力度,加快脱贫步伐加快脱贫步伐。

按照上级关于“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要求,积极协调筹集资金,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加快脱贫步伐。一是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启动资金及生产物资。二是为村贫困户、种养能手举办技术培训。要他们充分认识到要脱贫致富,不单靠“需血”,更重要的是靠“造血”,因此根据村实际情况,从提高农民种养技能和种养观念入手。

 

(三)是加大农业产业调整力度。经过前期几个月驻村工作队和村委干部、村长们的反复调研和讨论,初步计划依托村农产品专业种植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发展无公害蔬菜、果树等种养殖项目,重点进行生姜特色种植。

四、存在的问题

扶贫工作不仅改善了北塘村的面貌和贫困群众的风貌,也为北塘村日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但严峻的现实还是不容我们乐观,特别是扶贫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解决。

(一)区扶贫资金和省扶贫项目资金难形成合力

省财政今年来不断加大农村水利、交通、能源、农田改造、农业开发等基础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专门增设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2万),共同目标都是促进农业增量、增效,农民增收。但区财政今年投入的产业扶贫与省扶贫开发项目接近,甚至类同,但由于管理办法、管理部门不同,难以形成合力。条块分割、资金分散导致了农业缺口项目、拼凑项目难以避免,极大地影响了财政投入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

(二)贫困户个体脱贫与村集体经济不甚协调

今次精准扶贫模式的确立从指导思想上是要对贫困户个体的脱贫进行精准帮扶,对整村推进的扶贫项目中几乎一致是修路、建沟渠、打井等基础设施的扶贫工程,对村集体经济的帮扶力度在弱化,但在具体产业扶贫上始终离不开村委会干部的努力,在村集体经济未能得到有效确保的情况下,难免会造成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与“民富村强”的宗旨是相悖的。

(三)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

虽然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参与式扶贫,但实际工作中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政府行为,参与只是被动的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决策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挖掘,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以下一些问题引起:一是农村问题较复杂,扶贫项目在实施和管理中有时会遇到阻力;二是由于贫困群众对政府组织实施的项目责任感不强,因此缺乏对这些项目进行后续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造成了扶贫行为的短期性和扶贫资源的浪费;三是政府长期的包办代替,会容易养成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四是当前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家里的基本是妇女、老人和孩子,由于劳动力不足,很难组织群众参与。

五、下一步计划

1、实行分类指导,做到瞄准式扶贫,有的放矢进行扶贫。为尽快使项目短期内发生效益,在科学确定贫困对象的基础上,对贫困户的脱贫进行分类指导,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纳入五保和低保,实现政策兜底,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尽快下发农资卡(帮扶资金3000元/户),用于帮扶生产资料,激发贫困户种植有价值农作物的积极性,基本生活靠农村低保,脱贫致富靠扶贫政策,真正体现“真扶贫、扶真贫”。

2、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贫困群众稳产增收打牢基础。做大做强扶贫产业,首先要选择好产业,经过前期向贫困户发放《脱贫意向调查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北塘村村民更倾向于种植农作物致富。在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干部和村长们前往港门镇考察生姜种植业后,发现北塘村的土质、气候等都适合种植生姜,计划下一步改变传统种植结构,流转部分土地做示范园,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致富。

驻北塘村工作队

2016年12月2日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