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担村委会隶属湛江市遂溪县中部的北坡镇,位于镇区的东面,距离北坡镇中心10公里,距离遂溪县城45公里,距离最近的高速出入口15公里;684县道由东至西贯通全村。下辖10条自然村,总户数623户3180人,贫困户79户184人,占全村总人口比例5.78%。其中一般贫困户为35户130人,无劳动能力低保户为12户54人,五保户为32户32人。全村总面积约10000亩,其中耕地面积6000多亩,人均耕地2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甘蔗、尖椒、番薯、玉米等农业种植为主。
2017年度,下担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紧密团结,齐心协力,在帮扶单位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的大力支持和三水区扶贫办、驻县组的有力指导下,积极争取北坡镇委、镇政府和遂溪县扶贫办的支持和政策倾斜,紧紧围绕上级关于扶贫工作攻坚战以脱贫、增收为核心的工作部署,稳步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扶贫项目开展,想方设法推进新农村建设,确定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和可持续发展的扶贫项目落地,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施策”,尽最大力量帮扶贫困户和贫困村脱贫。
一、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以来,共投入各级帮扶资金596.67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2万元,省市县精准扶贫财政资金171万元,三水区财政资金190.45万元,帮扶单位三水公安分局自筹资金23.22万元,贫困村筹集投入资金200万元),帮扶下担村实施了饮用水工程、农田水利及农业综合高标农田水利工程以及扶贫主导产业大红尖椒种植和资产收益增收项目收购塘母北运菜市场等帮扶项目,帮扶效果显著。《羊城晚报》《新快报》等省报和《湛江日报》《三水电台》等宣传媒体先后报道下担村扶贫事迹和成效。
(一)全面落实“八有”保障,脱贫成效高。实际减贫人口情况。下担村切实为村民解决民生工程,在充分落实安全住房、安全饮用水、安全用电、电视网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有稳定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等“八有”脱贫硬指标,下担村在2016年脱贫有41户65人脱贫的基础上(原上报46户贫困户76人,后因危房改造超标终止帮扶1户4人,剔除因住房不过关1户4人,死亡自然减少五保户3户3人),2017年22户贫困户共67人实现稳定脱贫(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同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即2017年期末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83元)。其中不包含家庭人均收入已达到脱贫线,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足额领取教育补助、村内建设水塔未验收、住房建设未达标准的人员。
(二)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快。据统计部门数据,贫困村农户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7000元上升到9835元,上升40.5%;其中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10675元,真正成为“从后队变前队”的华丽转身。
(三)实施产业帮扶,提速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落地,效益良好。驻村工作队坚决贯彻执行帮扶单位“以商促农”的工作思路,想方设法,多方联系现任塘母北运菜市场的承包者和塘母村民,因势利导,夜以继日地做好思想工作,终于在6月下旬将原来开价280万元的市场经营权转让费用,争取到以175万元的价格收购,顺利完成该市场的收购作为扶贫项目。完成收购后,工作队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争取帮扶单位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成功在当地把市场升级改造进行立项,完善市场的安全、消防、外观等硬件设备设施和治安管理、办公场所和用品、顾客休息室、茶水间等配套软件,在市场未有收益时聘请本村德高望重的人员免费管理市场秩序,打造规范管理市场的品牌,最终使市场得到顾客和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成功完成市场铺位招租。
塘母北运菜市场租金收成按原来经营者未改造前的年效益达47.3万元。收购后,由于之前管理方与经营者矛盾纠纷等各种原因,特别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作队和村委会集思广益,决定今年以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创造良好管理和服务氛围为主。在征得广大干部和村民代表意见后,从长远计划和战略部署综合考虑,充分让利给村民经营者和市场经营者,48个出租的铺位共让利达9.6万元,赢得广大顾客的信任和投资信心。在此基础上仍然取得较大效益。年内资产收益项目投入资金166.65万元,收益达37.7万元,收益率达22.7%。35户有劳动力贫困户中,人均通过扶贫项目获得资产收益2755元,是遂溪县帮扶项目收益名列前茅的帮扶村。
(四)实施就业扶贫,引导村内剩余劳动力转移,外出就业务工,增收渠道广。年内先后举办了3期劳动技能培训班,组织贫困户学习农业种养技能、家庭用电安全和电工技能培训班等适用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前后贫困户子女在家的有利时间,上门宣传。一是鼓励贫困户子女在确保留有足够人手照顾家庭老弱病残人员的基础上,剩余劳动力外出到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方务工;二是鼓励一部分人到湛江市区、遂溪县城就近务工,既可照顾家庭,又切实为家庭增收;三是动员留守家中的劳动力在完成自家农活后,到附近种养场地务散工,为家庭增收。通过各种方式多渠道宣传,贫困户牢固树立“劳动致富”的正确思想观念,经过培训和动员到外县市务工人员达52人,平均每户输出劳动力1.5人,是县内大幅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标兵村;目前35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中基本上每人保持有1人以上外出务工,切实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品牌大红尖椒,并通过扶贫项目塘母北运菜市场销售,为贫困户和当地群众服务,间接大幅提高生产收入;积极动员各村民小组响应市、县、镇的号召,筹集土地1300亩作为扶贫项目芦竹种植基地,出租土地和收益两丰收。
(五)落实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使用监管。严格按照《佛山市三水区新时期精准扶贫帮扶资金管理办法(修改稿)》(三扶办发〔2017〕37号)文件精神落实帮扶资金管理、规范资金划拨流程、完善资金使用要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多方沟通协调有力,资金使用率和资产收益率高。年内,累计中央和省、市、县财政划拨扶贫资金总收入183.32万元,累计总支出178.65万元,使用率97.45%。其中,累计中央专项资金收入12万,支出12万,使用率100%。累计省市县精准扶贫专项资金收入171.32万元,支出166.65万元,使用率97.27%。是整个遂溪县资金使用率普遍较低达不到80%的环境中,一支独秀地引领资金使用和项目收成。
(六)扶贫数据管理到位。全力以赴做好扶贫系统数据录入和管理。在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录入资金和项目数据。并同时梳理系统中存在的数据问题,逐一上报给扶贫办争取协调解决。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体会
(一)积极主动争取,领导重视力度大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三水公安分局作为帮扶单位,一直重点关注下担村的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先后自筹了23.22万用于扶持对口帮扶村。对主导产业塘母北运菜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尤其重视。分局主要领导多次指示,要把扶贫工作提到分局议事日程来抓紧抓好,在主导产业的培育上给予大力支持,并在局务会议上提出来研究,探讨最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为了与村委有效探讨扶贫工作,率先于2017年上半年特地邀请了北坡镇和下担村委干部到三水回访,参观学习三水地区的合作社运作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分局先后两年均全面落实帮扶干部和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对接和帮扶,认真落实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挂扶干部的帮扶责任,做到精准帮扶。2016年底抽调精干人员协调工作队收集资料和录入。在三水区决定聘请资料员后,第一时间批准聘请,壮大驻村工作队伍。北坡镇委镇政府对驻下担村工作队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三份,解决驻村干部的食住等后顾之忧,对下担村的主导产业发展予以积极支持,使塘母北运菜市场收购和升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年底,批准市场继续进行“穿衣戴帽”式的升级改造,为打响市场品牌奠定基础。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才能使帮扶效果凸显。
1、全面规划和加快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017年初,积极动员周义、下担、桥支、沙路头、高塘等条件成熟的5村在春节前率先完成水塔建造。春节刚过,驻村工作队就动员剩余4村推进安全饮用水工程,务求2017年度把水塔全面完成,改善村民群众生活条件。对养鸭、北村、西寮、学孔等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庄,承诺加大帮扶力度,最终促成全部村庄全部建造水塔。年内,全村共10条自然村全部建造水塔,全面完成安全饮水工程,是全县为数不多的全部自然村建成水塔、通安全饮水的帮扶村。
2、加快道路硬底化建设进度。争取上级支持,落实专项资金1400多万在辖区和新屋、赵屋等连片建设高标农田和农业综合高标农田水利工程。同时,力促沙路头村、高塘村、西寮村、学孔村、下担村等5条未“村村通”硬底化道路的村庄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建设指标审批。目前正在联系落实建造招标等工作,务求年内将村与村之间、自然村与村委之间全面硬底化,改善村民出行条件。
3、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 选择基础较好的桥支村民小组作为示范村,广泛发动村内群众集资,外出乡贤自发捐资,外出务工人员和外嫁女主动筹资,共筹集建设资金100多万,积极参与第一批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全村环村路、巷道硬底化率达100%,将桥支村民小组打造成为北坡镇的示范村。另外,通过积极沟通协调,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专项资金12万元,并争取外出乡贤捐助14万元,在该村民小组道路沿线、入村路口和村巷道率先示范建设路灯156盏,实现“亮灯工程”,为建设新农村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三)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确保保障到位是贫困户得到扶贫政策真正实惠的最有效途径。
一是全面核对,开展助学,做到不遗漏1户,一放弃1人,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确保适龄贫困户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对有残疾而不能正常上学的贫困户,积极争取到特殊学校就读。
二是密切联系购买新农合、新农保。发挥公安机关派驻熟悉业务的优势,主动与县镇公安部门协调沟通,确保年内我村唯一1个无户口的杨南安成功入户,办理好新农合、新农保,确保贫困户100%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少数贫困户户口达到100%入户的村庄。
三是落实危房改造力度,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上门宣传,讲明政策,并承诺帮扶单位按每户5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鼓励贫困户新建住房,把有条件建造房间的贫困户动员起来,成熟一户建一户,力求做到“居者有其屋”,年内新增10户贫困户建成新房并成功入住。
驻村工作队克服远离家庭的困难,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主动放弃周末和节假日休息,经常加班加点,想方设法贯彻执行分局部署,和村委会一起努力,成功完成上级下达的脱贫增收、减贫任务,得到贫困户、群众和各级领导一致好评,顺利通过了佛山市、湛江市、三水区和遂溪县纪委、扶贫办组织的巡查、督查和检查验收,并被选中代表湛江市迎接省纪委巡查和省扶贫办开展的2017年度考核迎检点。
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不足
(一)未能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政策。一是教育保障方面,部分省内、湛江市外就读的学生尚未拿到教育补贴,部分学生领取的教育补助不足额,影响脱贫效果。二是医疗保障方面,个别贫困户在2017年初因没有户籍资料,导致无法购买医疗保险。五保户杨南安因故于多年前被注销户口,一直没有办理。后经工作队多方努力,最终于年前办妥,补办了医疗保险。三是住房保障方面,个别贫困户因各种原因,自愿向住建部门申请退出危房改造而被取消危房改造指标,致使实际存在的危房因指标原因无法完成改造任务。
(二)个别低保户因扶贫与职能部门政策之间有差异,导致没有做到应保尽保。如无劳动能力低保户李马养户,其孙女因故没有跟随父母同户口(与爷爷同户口),民政部门认为其应由有劳动能力的父母抚养,因此没有将其纳入李马养户一起作为低保人员。而扶贫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是与李马养共同生活并同户口而将其纳入,但无法做到“应保尽保”。
(三)当地职能部门对“三保障”等行业数据提供和导入滞后,跟不上考核节奏。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2018年,驻村工作队将扶贫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完成脱贫各项指标。
一是把塘母北运菜市场资产收益与主导产业大红尖椒种植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扶贫政策的辐射作用,大力推广品牌农产品种植,并推向市场。
二是不断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道路硬底化建设,将下担村初步形成交通畅通、初步城镇化的新农村。
三是帮扶落实贫困户医保、社保全覆盖,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落实教育保障,真正达到“三保障”。
四是继续落实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兜底扶贫,彻底解除贫困户后顾之忧。
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驻下担村扶贫工作队
2018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