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担村委会隶属湛江市遂溪县中部的北坡镇,位于镇区的东面,距离北坡镇中心10公里,距离遂溪县城45公里,距离最近的高速出入口15公里;684县道由东至西贯通本村。下辖10条自然村,总户数623户3180人,贫困户76户178人,占全村总人口比例5.63%。含一般贫困户25户95人,低保户22户54人,五保户为29户29人。其中有劳动力35户126人,无劳动能力低保户为41户52人。全村总面积约10000亩,其中耕地面积6000多亩,人均耕地2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甘蔗、尖椒、番薯、玉米等农业种植为主。
2018年度,在帮扶单位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的大力支持和三水区扶贫办、驻县组的有力指导下,下担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紧密团结,齐心协力,积极争取北坡镇委、镇政府和遂溪县扶贫办的支持和政策倾斜,紧紧围绕上级关于扶贫工作攻坚战以脱贫、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工作部署,稳步推进扶贫项目塘母北运菜市场升级改造,大力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想方设法推进新农村连片示范村建设,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施策”,尽最大力量帮扶贫困户和贫困村脱贫,努力实现“每年一小变,三年有中变,五年成大变”的预期效果。
一、目前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扶贫资产收益项目率先在2018年取得令人瞩目的良好收益,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截至8月份,该项目投入196万元,扶贫资产收益增收项目塘母北运菜市场经镇“三资平台”整体发包规范招租,租金收益38.2万元,累计收益共达76.1万元,收益率38.7%。在2017年度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分红2755元的基础上,2018年人均分红3000元,迄今为止为下担村贫困户增加资产收益近6000元,在三水乃至佛山所驻省定贫困村中排名靠前、效果显著,佛山市扶贫办、宣传部和三水扶贫办先后予以充分肯定。
(二)率先在全村范围全面实现安全饮用水,群众呼声热烈。在在2016-2017年全面完成水塔建造、确保每条自然村都有水塔的基础上,逐户核查,将部分新建房住户、村内偏僻边远住户的水管接通,最终确保全村人员都能饮上安全饮水。群众欢呼“几百年来一到下雨天就喝黄泥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
(三)大规模完成“村村通”道路硬底化,实现华丽转身。在全村布局建造7.2公里的“村村通”道路硬底化,目前已全面完成并划拨了资金。“村村通”道路硬底化的里程在三水乃至佛山所驻省定贫困村中屈指可数,将原来10条自然村有5条没有达到“村村通”标准的村庄全面与村委连线,实现了村民多年来的梦想,方便了群众出行,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了极大的便利,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赞赏。
(四)村内贫困户增收幅度大,脱贫效果好。据省、市在扶贫系统上巡查,截至第三季度(9月份),下担村大部分贫困户的家庭人均收入已达到全省年初下达的贫困户全年收入脱贫线7365元,这个数据还没有包含第四季度收入和村扶贫项目的分红收益。实实在在的家庭实际收入,令村内贫困户和村民群众脱贫信心大增,不少人开始筹划脱贫之后迅速向致富的道路奔跑。
(五)依法办事和遵纪守法的意识逐步增强,法治观念深入人心。驻村干部在村委、自然村会议和入村下户时,利用一切机会向群众宣传法治理念和法制观念,做到逢会必讲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务求令村民和贫困户做到依法办事,及时纠正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彻底扭转村内少数人之前那种“打牌仔唔犯法”、 “唔做有政府养”的错误观点,杜绝依赖低保和好吃懒做的现象。最近,应镇要求担任了茅塘小学、下担小学和北坡镇中心小学的法制辅导员,增大法制宣传教育的面和度,务求在当地牢固树立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局面。
(六)严格资金管理使用,资金使用规范、使用率高。严格按照《佛山市三水区新时期精准扶贫帮扶资金管理办法(修改稿)》等文件精神落实帮扶资金管理、规范资金划拨流程、完善资金使用要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多方沟通,协调有力。目前,累计中央专项资金收入12万,支出12万,全部按规定时间使用在规定项目上,使用率100%。省、市、县财政划拨扶贫资金总收入236.333万元全部使用完毕,使用率100%。三水区资金全部按计划、按步骤开展项目,目前除灌溉水井正在施工、危房改造已完成未验收外,培训、运输车辆、发放发展生产物资资金、道路硬底化建设资金等项目全部已经完成,经三水区扶贫办于11月份督导确认,上述5项确认为全部通过。帮扶单位自筹资金全部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从未出现纰漏。三水区扶贫办和北坡镇财政部门下担村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进度一直成为三水驻北坡镇和遂溪各村中安全、规范管理和使用的典范。
(七)加强宣传,努力展现新时期公安驻村代表风采。2017年至2018年,多次代表省定贫困村迎接湛江市扶贫督导组到村开展调研督导,得到市督导组高度评价,先后被县推荐至市、被市推荐为省检备检村。严谨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佛山市、湛江市扶贫办和市宣传部的充分肯定。由于扶贫效果显著、效益明显,今年年初,《羊城晚报》《新京报》《湛江日报》《三水电台》等连续报道下担村扶贫工作成效。佛山市宣传部、扶贫办根据今年第三季度扶贫工作成效情况,派出全媒体进行跟踪报道时,发现并高度关注了下担村的扶贫工作进度、扶贫成效、项目效益,先后通过《佛山电视台》《佛山日报》《佛山新闻网》对下担村和驻村干部进行了报道,驻村干部被《扶贫先锋》栏目选中,代表佛山市派驻新疆、西藏和湛江干部先进典型进行系列报道。经湛江市扶贫办推荐,下担村委和驻村干部于11月份再次接受《湛江日报》等宣传媒体采访,并报道了下担村党建工作、扶贫成效等情况。
(八)对焦绩效管理考评,全面完成2018年度绩效管理指标。对照2018年8月份印发的《佛山市三水区2018年度绩效管理考评指标评分标准操作规程》(三绩效办发[2018]4号)对区外精准扶贫评分标准的要求,逐项落实区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使用进度、贫困户脱贫任务、发展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等四方面工作任务,不断敦促落实帮扶工作责任,全面完成各项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为帮扶单位取得考评良好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驻下担村扶贫工作队与下担村委团结一致,踏实工作,默默奉献,工作上不怕苦,遇见问题不抱怨,生活上不提个人要求,选择项目不跟风,遇到困难不放弃,被当地群众誉为“五不工作队”。经过努力,下担村扶贫工作成效获得各级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先后被呈报湛江市和遂溪县“十大扶贫能手”、“十大脱贫示范户”、“ 十大扶贫产品”、“ 十大扶贫创业基地”。目前,辖区贫困户杨光后户被评为遂溪县“十大脱贫示范户”、大红尖椒获评遂溪县“十大扶贫产品”、塘母北运菜市场荣获遂溪县“十大扶贫创业基地”称号。
二、主要工作措施
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帮扶下担村实施了饮用水工程、农田水利及农业综合高标农田水利工程以及扶贫主导产业大红尖椒种植和资产收益增收项目收购塘母北运菜市场等帮扶项目,不断增大帮扶力度。
(一)继续大力实施产业帮扶,提速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塘母北运菜市场升级改造。下担村虽然地处沿海市县,但该村四面不靠海,面对村里可供选择的主导产业路子不宽,项目不多的现实情况。如何寻求适合自己的主导产业,既要因地制宜有自己特色,又要避免本村在作为沿海城市的湛江市里难以以旅游、水产品等产业来推动自身发展的短处?是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长期思考的问题。在多方调研、论证,创造性地决定以最吸引外人的大红尖椒作为主导产业后,如何解决销售问题又摆上驻村干部的议事日程。驻村工作队坚决贯彻执行帮扶单位“以商促农”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市场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以社会效益为主拓宽市场。一是在辣椒收成季度刚过,不影响市场运作的期限,看准时机,筹划建造了消防站,组建了义务消防队,并设立了保安队,配备了市场管理办公室,为市场更好地服务群众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多方联系,筹划通过“三资平台”为市场规范、高效招租,取得了整体发包租金38.2万元的好成果。三是积极联系“小农丁”农产品销售平台,谋求通过电商、微商等各种新科技实现不同销售途径、渠道,运用多种方式销售本村特色农产品。四是不断完善服务设施设备,为市场水电、公厕增设和改造,满足租客所需。通过不断努力,让广大租客和群众满意,赢得广大顾客的信任和投资信心。通过努力,塘母北运菜市场的品牌逐渐打响,今年,租期还没到,不少租客就预留铺位,市场呈现出蒸蒸日上、热闹非凡的喜人景象。
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北坡镇委镇政府的关心。各级领导重视是本村扶贫工作大步向前的最有力保证。三水公安分局作为帮扶单位,一直重点关注下担村的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先后自筹了30万用于扶持对口帮扶村。对主导产业塘母北运菜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尤其重视。刘晓平副区长多次亲自指示,要把扶贫工作提到分局议事日程来抓紧抓好,在主导产业的培育上给予大力支持,并在局务会议上提出来研究,探讨最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分管扶贫工作的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陈若春同志每月均定期会见驻村干部,听取工作汇报,作出明确指示。各位局领导从工作上、生活上指导、引导驻村干部。
为了更好沟通和部署、推进扶贫工作,分局在年初再次诚心邀请北坡镇和下担村委干部到三水回访,参观学习三水地区的合作社运作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以利于不断提高。
北坡镇委镇政府对驻下担村工作队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三份,镇委书记陈光提多次亲临我村驻村干部宿舍指导工作,勉励驻村干部,给予高度评价;谭彤煜镇长多次亲临下担村扶贫项目塘母北运菜市场,现场指导升级改造。各级领导对下担村的主导产业发展予以积极支持,使塘母北运菜市场收购、升级、管理等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全面落实“八有”保障,以脱贫成效高姿态迎接省级交叉考核。切实为村民解决民生工程,在充分落实安全住房、安全饮用水、安全用电、电视网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有稳定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等“八有”脱贫硬指标,下担村在2016年脱贫有41户65人脱贫的基础上(原上报46户贫困户76人,后因危房改造超标终止帮扶1户4人,剔除因住房不过关1户4人,死亡自然减少五保户3户3人),2017年22户贫困户共67人实现稳定脱贫(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同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即2017年期末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83元)。其中不包含家庭人均收入已达到脱贫线,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足额领取教育补助、村内建设水塔未验收、住房建设未达标准的人员。据统计部门数据,贫困村农户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7000元上升到9835元,上升40.5%;其中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10675元,真正成为“从后队变前队”的华丽转身。
驻村工作队克服远离家庭的困难,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主动放弃周末和节假日休息,经常加班加点,想方设法贯彻执行分局部署,和村委会一起努力,成功完成上级下达的脱贫增收、减贫任务,得到贫困户、群众和各级领导一致好评,顺利通过了佛山市、湛江市、三水区和遂溪县纪委、扶贫办组织的巡查、督查和检查验收,今年2-3月份被选中代表湛江市迎接省纪委巡查和省扶贫办开展的2017年度考核迎检点。后由于省检实行随机抽查,最终没有抽检中我村,但我村继续再接再厉,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措施,保持走在扶贫工作成效较高的前列。
(三)大力拓宽2018年增收途径,巩固收入和增收的预期效果好。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前后贫困户子女在家的有利时间,上门宣传。一是鼓励贫困户子女在确保留有足够人手照顾家庭老弱病残人员的基础上,剩余劳动力外出到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方务工;二是鼓励一部分人到湛江市区、遂溪县城就近务工,既可照顾家庭,又切实为家庭增收;三是动员留守家中的劳动力在完成自家农活后,到附近种养场地务散工,为家庭增收。通过各种方式多渠道宣传,贫困户牢固树立“劳动致富”的正确思想观念。35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中基本上每人保持有1人以上外出务工,切实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加大帮扶发展主导产业品牌大红尖椒,并承诺通过扶贫项目塘母北运菜市场销售,为贫困户和当地群众服务,大幅提高生产收入。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落实示范村带头作用,各村建设情况喜人,面貌日新月异。在全面完成安全饮水工程的基础上,争取将我村列为连片示范村建设计划,并努力争取完成排污工程、村巷道硬化、环村路绿化、公共厕所建设,过半的村庄实现了人畜分离,塘母村民小组先期完成了文化楼、篮球场建设,桥支村、下担村先后安装了路灯,下担村正在筹划按照省文化厅文件要求建造高规格的文化楼,为当地文化生活提供良好氛围和场所。
一是在全面规划和加快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基础。确保落实刘晓平副区长 “尽快让全下担人民全面饮上安全饮水”的指示,下担村委下辖10条自然村,全部在2018年春节前完成建造任务,并通水,改变了下担村大部分人饮用水井水的落实面貌,是全县为数不多的全部自然村建成水塔、通安全饮水的帮扶村。
二是加快道路硬底化建设进度。争取上级支持,落实专项资金1400多万在辖区和新屋、赵屋等连片建设高标农田和农业综合高标农田水利工程。同时,力促全面完成沙路头村、高塘村、西寮村、学孔村、下担村等5条未“村村通”硬底化道路,有力改善村民出行条件。
三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并开始成熟一条村建设一条村。争取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镇委书记、镇长、分管扶贫领导、挂钩领导等镇领导班子在下担村包村包干,把下担村作为北坡镇的示范村来加强建设,各项目开展如火如荼,热火朝天。
三、2019年工作思路
(一)把塘母北运菜市场资产收益与主导产业大红尖椒种植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扶贫政策的辐射作用,大力推广品牌农产品种植。在条件成熟时引进辣椒加工企业,推进电商、微商销售,更好地把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
(二)不断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连片示范村建设,努力将下担村初步形成交通畅通、初步城镇化的新农村。
(三)不断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以党建促进生产,以党建引领生产,努力发挥党员先锋队作用,带领下担人民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下担村委会
驻下担村扶贫工作队
2018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