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遂溪县库 > 北坡镇库 > 课题报告

下担村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自评报告

2020-11-02 16:00:05 来源:遂溪县扶贫办

下担村委会隶属湛江市遂溪县中部的北坡镇,位于镇区的东面,距离北坡镇中心10公里,距离遂溪县城45公里,距离最近的高速出入口15公里;684县道由东至西贯通全村。下辖10条自然村,总户数627户3180人,贫困户72户177人,占全村总人口比例5.56%。其中有劳动能力户31户122人,无劳动能力户41户55人。按种类分,一般贫困户为6户31人,低保户40户120人,五保户为26户26人。残疾户27户29人。全村土地总面积约10000亩,其中耕地面积6000多亩,人均耕地2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尖椒、番薯、玉米、甘蔗等农业种植为主。

2020年,在北坡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下担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紧密团结,齐心协力,在帮扶单位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的大力支持和三水区扶贫办、驻县组的有力指导下,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的支持和政策倾斜,紧紧围绕上级关于扶贫工作攻坚战以脱贫、增收为核心的工作部署,稳步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扶贫项目开展,想方设法推进新农村建设,确定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和可持续发展的扶贫项目落地,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施策”,尽最大力量帮扶贫困户和贫困村脱贫,取得预期效果。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展情况与成效

(一)责任落实情况。

①是严格执行党支部书记遍访贫困户制度。下担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177人,党支部书记杨平认真贯彻落实遍访制度,会同驻村干部和村委其他干部,于上半年逐户入户进行访问,了解家庭情况和现实状况,6月份前全面完成,遍访率达到100% 。

②是开展贫困户家庭经济专题研究。根据入户遍访了解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开展一户一策,指导有劳动力贫困户李仕良、李华强等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并对委托他人种植、管理农作物的15户无劳动力户也给予发展生产资助,力促其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③是深度调研和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年初,对因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房屋受损的李红、李鱼、杨文海、杨九二、袁康养等5户五保户予以修缮。争取佛山市资金5.171195元,对李红、李鱼、杨文海、杨九二等4户进行全面修缮,确保解决安全住房问题。对因家庭原因按照当地风俗习惯不再动工的袁康养户,尊重其本人意愿不作门前泥地硬化。8月份,对因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房屋受损的杨马德、李旺文等2户再次申请资金3.3万元予以修缮,全面解决安全住房问题。

④是加大资金投入争取脱贫攻坚成效。2020年度,争取佛山资金入库7个项目,预计资金投入投入154万元。2016年至2020年,中央资金累计划拨22万,全部按计划用于桥支村小组、下担村小组“亮化”工程,使用率100%。省人均2万元资金累计划拨到村总额为236.333万元,已使用236.333万元,使用率100%。全部省人头资金投入到收购塘母北运菜市场,升级改造为下担村特色农产品销售基地,帮扶发展产业扶贫,并作为建档立卡有劳动力贫困户资产收益项目。2017至2019年出租市场资产收益(租金收入)114.5万元,收益率48.45%。2020年因疫情影响,延期招租,目前正在公示中。所有收益以贫困户脱贫增收为主,2017-2018年按有劳动力户家庭总人口数量,平均分配。其中,2017年人均分红2775元,2018年人均分红3000元。2019年经村两委、村民代表大会和贫困户代表大会决议通过,以下担村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分配对象,73户180人人均分红900元。2020年视收入情况召开村代表和贫困户会议决定具体,用途原则上放在贫困户增收和发展集体经济方面为主。

⑤是抓好政策支撑。在上级关心支持下,下担村产业扶贫和资产收益项目塘母北运菜市场得到了“农业强镇”的政策倾斜,在塘母北运菜市场内建设配套冷库项目,计划投资140万元,在设计和启动资金已申请佛山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已初步建设完毕,目前待安装变压器后开展试运行。

(二)政策落实情况。

①义务教育保障情况。2019-2020学年下担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15周岁适龄九年义务教育贫困户子女21人,已入学在读义务教育的21人,全部在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为100%,入学率达标。中职1人,高中1人,和义务教育21人,全部足额领取生活费补助。2020-2021学年下担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15周岁适龄九年义务教育贫困户子女21人,已入学在读义务教育的21人,全部在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为100%,入学率达标。中职3人,高中1人,和义务教育21人,全部足额领取生活费补助。

②最低生活保障情况。下担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177人。其中五保户26户26人,全部落实五保金发放范围,发放率覆盖率100%。低保户42户127人全部纳入低保金发放范围,覆盖率100%。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杨振贤户因购车、杨瑞成户因存款超标、杨忠伦户购买社保、李华强、杨亚尾、杨华丽等6户31人因家庭劳动力强等原因,没有纳入低保户,但脱贫不脱钩,保持帮扶资格继续对口帮扶。养老保险91人次。

③基本医疗保障。落实贫困户城乡基本医疗保险177人,覆盖率100%。落实医疗救助政策42人次。大病保险应落实177人,覆盖率100%。

④住房安全保障。对因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房屋受损的李红、李鱼、杨文海、杨九二、杨马德、李旺文等6户进行修缮,全面为受灾户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

⑤饮水安全保障。在10条自然村中建造了安全饮用水塔10座,全面落实安全饮用水。

(三)工作落实情况。

①大力加强党建扶贫。一是抓基层,强核心,不断健全村级党支部组织体系。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着力发挥党组织在村各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配强配齐班子和后备干部力量。二是抓重点,强素质,不断优化党组织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抓主体,强管理,不断增强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完善党员学习和教育管理机制,提高党员素质。四是抓载体,强服务,不断提高村支部党建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在构建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坚持村支部党建和为民办实事有机结合,党建重点定位于为民服务宗旨、培养服务队伍、强化服务意识和队伍自身建设。

②继续贯彻“以商促农”工作思路推动和发展产业扶贫。

一是准确选择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下担村是地处偏僻的村庄。在帮扶前,下担村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虽然地处沿海市县,但该村四面不靠海,可供选择的主导产业路子不宽,历史文化底蕴不厚,旅游文化项目开展难度大。如何寻求适合自己的主导产业,既要因地制宜有自己特色,又要避免本村在作为沿海城市的湛江市里难以以旅游、水产品等产业来推动自身发展、台风等自然灾害不可避免等的短处?这是村委干部和驻村扶贫干部长期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方调研和考察,大家一致认为,选择主导产业一定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能跟风,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为完成项目而做项目,而是要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经多方调研、论证,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发现:本村种植范围广、积累了一定经验、产量相对较高、性价比高的大红尖椒有自己特色,该产品原生态生产、色泽鲜艳、产量高、味道鲜美诱人、特别适合南方人口味,深受群众欢迎。于是,创造性地决定,把大红尖椒作为“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主导产业,鼓励贫困户和村民群众发展生产。

二是力助发展特色农产品。驻村干部先后联系佛山农科所、遂溪农业局等单位的高级农艺师等专业人士到村调研,普及辣椒种植知识。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先后争取专项资金150万元,实现开挖灌溉水井76口,建设周义分水涵1个,西寮排水沟放水沟1条,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塘母垌建设灌溉管网工程,覆盖面达1700亩,为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奠定坚实坚实基础。连续5年为贫困户筹集区级资金作为发展生产资金,年内为贫困户争取佛山市发展生产物资金16.1万元,每户发放3500元。争取帮扶单位支持,发动帮扶单位的民警筹集自筹资金10万元,每户每年至少900元,专门用于为贫困户解决肥料、种苗、农药等生产成本费用,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并发动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根据佛山市帮扶政策,对年纯利润收入超过1万元的贫困户每户奖励1万元,种植每亩补助500元。先后有3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全村31户有劳动力贫困户发展生产,促使下担村大幅度增加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产品也从最初单一的大红椒发展到指天椒、美人椒等多种品种,使下担辣椒成为远近闻名、一枝独秀的村级扶贫产品。

三是通过湛江市、遂溪县、“东盟·广东农盟会”、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博会等渠道,大力宣传下担村特色农产品下担辣椒、下担西瓜红薯等产品推动产业帮扶。与帮扶单位、广华糖厂等多家单位签订购销合同等方式加强消费扶贫,通过淘宝网店、微信、QQ、朋友圈等方式推销特色农产品。

四是成功收购塘母北运菜市场打造特色农产品销售基地,力推产品走向市场。产品有了一定的规模后,如何解决销售问题又摆上村委和驻村扶贫干部的议事日程。驻村工作队再次创造性地提出 “以商促农”的工作思路。为了达到坚决保证本村的特色农产品“不烂市、不掉价、不滞销”的工作目标,工作队多方联系时任塘母北运菜市场的承包者和塘母村小组村民,因势利导,连续上门、夜以继日地做好思想工作,前后历经3个月,将原来开价280万元的市场经营权转让费用,争取到以175万元成交,顺利将塘母北运菜市场收购,转型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基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县道X684贯穿东西,接入省道S290和国道G207的重要地缘优势,打造湛江市城镇体系架构中心,辐射城月镇、乌塘镇、杨柑镇、港门镇、河头镇以及雷州市客路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扶贫战略目标。成功收购了市场后,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先后完善市场市场水电、公厕等公共设施,筹划建造了消防站,组建了义务消防队,并设立了保安队,配备了市场管理办公室和顾客休息室、茶水间等配套软件,提高服务质量,以社会效益为主拓宽市场。在上级关心支持下,下担村产业扶贫和资产收益项目塘母北运菜市场得到了“农业强镇”的政策倾斜,在塘母北运菜市场内建设配套冷库项目,计划投资140万元,在设计和启动资金已申请佛山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已初步建设完毕,目前待安装变压器后开展试运行。

至此,市场实现“一石四鸟”的多赢局面。一是将市场打造成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基地。贯彻落实了“以商促农”的工作思路,利用市场专营本村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大红椒和西瓜红薯。坚决保证本村的特色农产品不烂市、不掉价、不滞销。促使本村特色农产品上规模,由原来的小打小闹发展至本村50%以上土地种植,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二是把市场作为资产收益的扶贫项目,通过北坡镇“三资平台”规范招租,连续三年获得增长。据统计,2017-2019年3年租金收益合共114.5万元,按收购价175万元计算,收益率达65.43%。其中2017年37.7万元,2018年38.4万元,2019年38.4万元。获得利润后,驻村工作队和村委经集体评议,决定把所有收益惠及贫困户,为贫困户增收。其中,2017年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分红2775元,2018年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分红3000元。2019年,市场收益5%自负管理费用,支付塘母村小组年租金,形成了“造血功能”。为力助所有贫困户脱贫增收,决定将2019年收益的80%分红范围扩大至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村73户180名贫困户人均分红900元,并将剩余15%资金注入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三是在招租时明确优先招聘下担村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贫困户务工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渠道。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均有10余人在市场务工,其中相对固定的有5人,实实在在增加就业岗位。四是在市场设立爱心铺位2个,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从事收购辣椒,走上从商道路。

③积极拉动消费扶贫。将下担大红椒确定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同时并推“西瓜红”薯和糯米玉米。一边通过塘母北运菜市场销售基地为贫困户销售特色农产品。市场单日最高吞吐量高达80万斤,有效打开销路。一边通过展览会、展销会宣传、推介下担村特色农产品。驻村工作队和村委积极联系,2019年5月28至6月2日,在湛江市参加东盟农博会,为下担辣椒和西瓜红薯宣传推介,打造名牌效应。2019年9月26日至28日,在广州市荔湾区参加东西部扶贫协作交易展览会。通过参加展销会等方式宣传下担村特色农产品。同时,与帮扶单位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大华糖厂等单位签订特色农产品购销合同,通过电商、微商等方式和渠道线上、线下销售等方式,积极推动消费扶贫。由于宣传、推广到位,下担大红椒、西瓜红薯一直广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从来没有出现滞销现象。其中,主导产业大红椒被评为湛江市2019年度“扶贫明星产品”,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宣传、推广特色农产品。

④加大就业扶贫宣传教育和扶持奖励,鼓励转移就业和就近就业。村委和工作队大力加强 “一人务工、全家脱贫”观念宣传,积极鼓励年轻力富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就业。实施就业扶贫,引导村内剩余劳动力转移,外出就业务工,增收渠道广。先后举办了9期劳动技能培训班,组织贫困户学习农业种养技能、家庭用电安全和电工技能培训班等适用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前后贫困户子女在家的有利时间,上门宣传。一是鼓励贫困户子女在确保留有足够人手照顾家庭老弱病残人员的基础上,剩余劳动力外出到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方务工;二是鼓励一部分人到湛江市区、遂溪县城就近务工,既可照顾家庭,又切实为家庭增收;三是动员留守家中的劳动力在完成自家农活后,到附近种养场地务散工,为家庭增收。同时,鼓励贫困户到劳动保障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务工,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学习好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工作技能回乡参加乡村振兴,对外出务工签订规范劳动合同、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到位的申请佛山市专项资金予以每人次1000元奖励。辖区年初的69名劳动力中,除1名当兵、2名上学等特殊原因4人无法务工外,2019年度外出务工有63人,转移就业率9.7%;其中稳定务工的有54人,占比72.97%。有10名达到奖励条件,经村两委评议,由驻村扶贫工作队申请佛山市专项资金予以每人次1000元的奖励,奖励金共人民币1万元。2020年外出务工有54人,转移就业率78.2%;其中稳定务工的有?人,目前初步达到奖励条件的有?人。

二、2018-2019年考核发现问题和2019年跟踪审计、巡视、专项巡查、第三方评估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2018-2019年考核和2019年-2020年跟踪审计、巡视、专项巡查、第三方评估中,均没有要求下担村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经审计认为,下担村的扶贫资金专户的管理及扶贫资金和管理、收支、资金划拨手续符合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专款专用,改变资金用途能及时申请调剂;产业扶贫项目塘母北运菜市场收取租金;安全饮水工程、道路工程等公益项目已如期完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虽然如此,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审计发现的其他村情况和情况通报,结合实际,逐一进行自查自纠,对发现问题引以为诫,在随后的工作中注意避免发生其他镇村被通报的情况。

(一)会计核算问题,我村严格设立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设立明细科目。

(二)专项资金使用问题,我村严格按照划拨申请表或调剂申请表所确定的具体内容来管理、使用资金,并保持及时使用资金,避免出现长期挂帐情况。

(三)工程及其他大额采购方面的问题,尽量做到符合上级要求,对物资发放采取三家询价方式,对当地要求100万以上的工程进行招投标。

(四)工作队结合下担村项目开展和资金管理使用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自己产业扶贫的原则,没有跟风投资芦竹种植和光伏发电建设,及时规避了风险,避免扶贫资金损失。

(五)个别项目剩余扶贫资金问题,含道路硬化剩余资金10.2万元,下担村已在近期调剂进行使用,坚持资金不能长期闲置,提高资金使用率。

三、问题差距

虽然在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短板弱项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是:个别贫困户在自然增加家庭成员后,没有及时到民政部门办理低保申领手续,造成低保金申领时间延长,导致申领期间的个别月份没有领取低保金。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继续在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党建引领扶贫上面下工夫,巩固帮扶成效,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将大红椒和“西瓜红”薯打造成下担村“一村一品”品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特此报告

遂溪县北坡镇下担村委会

2020年11月2日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