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有效手段,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和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基层治理者的“治村宝典”。遂溪县北坡镇赵屋村昔日在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严重滞后,但在短短两年间实现华丽蜕变,成了遂溪县乃至湛江市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得益于北坡镇把制定完善的村规民约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从严治村、以法治村、制度治村,积极探索“党建+村规民约”双推进工作模式,形成“组织领导、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互动格局,让“静”村规变成“动”村规,小小村规不仅管住了一村人,还撑起了如今北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生动局面。
“约出”产业兴旺,建设新农村。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北坡镇以村规民约为载体,审时度势,通过发展经济让村民吃上了“产业饭”,走上了小康路。近几年,赵屋村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效益农业,引导农民大面积种植木葱、辣椒、番薯等,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该村还投资180多万元种植150亩桑果采摘体验园,通过采取“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帮助群众就业,促进贫困户增收。2019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0元,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通过党建引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使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约出”生态宜居,树立新面貌。经济发展的同时,赵屋村也越来越注重家园的保护与管理。在村规民约中明确村民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村规民约的“软约束”作用,结合“党建+”生态工程,以基层党建助推生态环境建设整体推进、全域提升。赵屋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连片示范村,下辖8条自然村,其中柏基、北山洋、赵屋村民小组作为省级连片示范区域,带头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带头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带头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道巷道硬化、垃圾处理等生态化工程,按照“连片开发、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各村开展,同时保留乡村原有特色风貌,形成“一村一景”的格局,彰显岭南特色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目前,北坡新农村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全镇146条自然村全部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庄规划、集中供水、人畜分离基本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二年来,建设硬底化道路400多公里,污水排放管道75.98公里,路灯4000多盏,公厕11所,厕所革命改造9224户,开展拆旧复垦项目400多亩。投入资金36.2万元,开展河流 “五清”行动,清理水浮莲6.1万平方米、河道淤泥3600立方米、河道垃圾和障碍物1.2吨,茅塘至北坡老圩路灯工程成为北坡靓丽风景线。目前,全镇共有74条自然村评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北坡镇成为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约出”乡风文明,当好新村民。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北坡镇让村规民约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成立以镇委书记为组长、其他驻点领导为副组长、挂点干部为成员的镇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村级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定期研究村规民约制定工作,镇委书记多次亲自带队下村调研,为村规民约的制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确保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党的方针政策能够紧跟形势需要,体现到村规民约中。同时,把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作为党群关系的纽带和桥梁,由支部书记和其他村“两委”干部入户收集问题,经过征求民意后召开村民大会,制定符合村情的村规民约,确保各条事项符合群众意愿,让“静”村规变成“动”村规,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推进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激发群众参与意愿,提升群众参与能力,构建自治体制。例如,柏基村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绿道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文化阵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法治宣传内容有效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全镇认真落实信访排查、网格化管理和领导包案制度,近年来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和到市、省进京上访事件,社会治安秩序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自从把禁止参与黄赌毒等违法活动加入村规民约后,昔日成双成对打麻将、赌博等不见了,取而代之是在广场上散步、跳舞等,村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村民在环境管理、勤劳致富、宅基地使用、婚姻管理等方面养成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参与发展和健康生活等习惯,有事按程序申请解决,不推诿、不扯皮,树立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家庭和谐和邻里互助的村风。
“约出”党群联动,构筑新体系。北坡镇建立“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网格体系,并将村庄划分为网格化责任区,由党员挂点负责包干,在各村设立党员村规民约示范岗,让广大党员主动亮身份、自觉作表率、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拆”、“门前三包”、基层治理、移风易俗等工作中,先从“党员之家”进行规范和管理,为群众树立榜样。例如,柏基村共有7名党员,每名党员挂8户,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1名党员带领群众出来搞卫生,使村容村貌保持常年整洁。赵屋村自从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后,村民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村党支部还制定了长效机制,整治与管理相结合,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让群众成为村里的“物业保洁员”,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同时利用宣传栏、广播、墙体画、“口袋书”等形式来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健全激励机制,激活内生动力,凝聚发展正激励。例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评选活动,成立村级考核小组,组员由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组成,按月对各户落实村规民约情况进行打分,分数在村宣传栏进行公示,营造了你追我赶、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支部领导、村委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村规民约落到实处。
如今,遂溪县北坡镇赵屋村村村整洁美观,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强,处处呈现出“党建+村规民约”双推进所带来的喜人变化。从形成、修订到执行,从共商、共建到共享,村规民约不再停留在生硬的书面文字,它不仅实现了以人民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模式,让“静”村规成功化身为“动”村规,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