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带着雨儿跟人们撞了个满怀,给大地带来了丝丝的凉意。在这个秋凉的午后,我独倚窗台,静听着雨叩玻璃的声音,脑海中正游走在诗的世界里,幻想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正撑着油纸伞在小巷的尽头走来……
忽然间,我看到小巷尽头的垃圾箱旁有一个人影。他披着雨衣,在垃圾箱里不断地翻着什么,偶尔转身把一些东西放到自己身边的三轮车上。不久,他一边瞪着三轮车,一边叫着“收——破——烂”。声音是那么悠长,但悠长中又充满了沧桑。我想,这应该是一个生活贫苦的人吧。听到他的叫买声,妻子说:“夜猫子,这位收买佬生活一定很苦吧, 把楼下的那堆纸皮什么的让他拉走吧,反正值不了几个钱。”我听后匆匆下楼。
三轮车越来越近,我对他说:“老伯,我这里有一堆纸皮,您要吗?”“要!要!要!”他连声说。
招呼他进屋并协助他把纸皮整理好后,他要拿秤来称。 我说:“算了,送给您吧,值不了几个钱。”他满怀感激地 说:“谢谢!谢谢!您真好心。”
看到雨还很大,我说:“大伯,雨太大了,喝杯水歇下再走吧。”于是他脱下雨衣,和我一起坐下。我们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着。我问:“大伯,您这把年纪了还出来收破烂, 生活很困难吗?您的孩子呢?”
听到这里,他的脸上像春风吹过湖面,连额上的皱纹也荡漾开了。他说:“生活?已经小康啦!早几年就在村里建了一幢四层半的花园式小洋楼,虽然机场拆迁时拆了,但孩子们都有工作,最小的女儿在梅录县城,机场拆迁后回迁房未建好,所以暂时来女儿家寄住……”
我说:“您都这么一把年纪了,您就享下清福吧,还出来辛苦干嘛呀?”
“习惯了。现在政策好了,老百姓的生活无忧了,老人还有养老钱领;但种惯地的人闲不下来,一闲下来就闹病, 于是学着别人收破烂,多攒几个钱……我跟我的老伴商量好了,等到新村建成后,我准备把我俩口子的积蓄拿出来, 然后筹建一座文化楼……”他悠悠地说。
我说:“听说机场拆迁时,拆迁补偿款可以讨价还价, 拖着不迁,政府自然会提高拆迁补偿额的。”
“这是什么话?”他一字一顿地说,“人不能忘本,没有国哪有家?只有国家强大了,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富足安康。现在托国家政策的福,这几年大家奔小康了,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建机场,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怎么好意思拖国家建设的后腿呢……”
听了这番话,我顿感有一股暖流在我的内心流淌着。这 是一番多么平凡却又感人肺腑的话啊!这些老百姓,他们是这么一群人——平时默默无闻,甚至逆来顺受。但是,正是这么一群人,他们总会在民族的大义面前,毫不含糊地选择跟党走;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择跟着正确的方向走,正是他们,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雨小了,老伯起身辞去。他那微驼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雨 幕里,和他的背影一同消失的还有他那悠长的叫买声。但在这个凉秋里,我总觉得有一股暖流在我的心间回荡着;他那微驼的背影也总在我的心中日渐高大、日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