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吴川市库 > 个人作品

美丽的新店

2021-06-15 11:44:04 来源:吴川市文联

新店村今昔

       在广袤辽阔的粤西大地上,有一条美丽的小河,是鉴江的一条支流,从化州杨梅河段分出,经板桥进入吴川,一路蜿蜒南行,到黄坡大岸村再汇入鉴江主流,浩浩荡荡向南奔去,在吴阳镇沙角旋入海。这条小河名叫板桥河,在鉴河纵横交错的树状水系中不算显眼,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条不见经传的小河和坐落在这条河边的新店村。

       近十年,新店村这个名字逐渐被人们提起,可以说,这是一条正在完善中的美丽的村庄。这些年,吴川涌现了许多美丽的乡村,像吴阳的蛤岭、芝蔼村,黄坡的林屋村,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人们莫不向往之。但新店村,知道的人并不多。后来我从父辈那里得知,新店是位于吴川市黄坡镇东北角的一条小水村,与振文、板桥两镇接壤,在解放前是一条很穷的村庄,全村只有十几间茅房泥舍,几条烂小船,没有土地(村外的土地都是邻村地主的),没有路与外界相通,唯一与外界连接的是一条独木桥,只能容一个人独立行走,牵牛过河都成问题——人只能在桥上走,牛只能在水下游,大多数村民生活来源是靠撑船到吴阳限口捉蟛蜞——把捉来的蟛蜞卖了换米,如果当天捉到的蟛蜞少,换到的口粮少,全家人就得挨饿;要不就远走他乡,给外乡人驾船,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铜板,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因此,这么一条贫穷的小村变身美丽村庄,多少令人有点惊讶。



 新店村门楼.jpg


新店村门楼


       一个融融春日,我怀着这个疑问经黄坡水潭村走马新店,沿途风光令我心旷神怡,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车子沿着一条笔直的乡间公路向北行,新店村渐渐进入了我的视野,首先是一座五层高的黄色宝塔(德政塔)吸引了我,在草长莺飞、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德政塔显得雄伟而古朴,正如一位游人所形容的——雄姿镇五岭,巍影锁三江。整个新店远看就像一座城堡,我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了。村头入口是一座气势恢宏的三层城楼,黄色的琉璃瓦罩顶,色彩斑斓的文化石贴墙,与城楼两侧红色的城墙相交辉映,辉煌而壮观,给人一种典雅质朴的感觉;城门上书“新店”两个遒劲的大字,分外醒目。城门两侧“门迎旭日生紫气江山聚秀,楼瞰神州展雄姿锦玉相辉”对联气势豪迈。步入城门后,迎面而来的是一座乳白色的巨石,上书“生态文化广场”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巨石的两侧镌刻着“春在江山里,人居胜景中”对联,再往前走就是“春堤”——从南至西,由隐约于河边的文渊亭起,高1.3米、蓝白相间的护河栏杆沿着弯弯曲曲的江岸蜿蜒了500多米长,堤下是一江碧水,在微风吹拂下轻波荡漾,金光闪闪,天光水色,春意阑珊。春堤上榕树成荫,花红柳绿,燕舞莺啼,白天是村民休闲歇息的场所,晚上则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良辰佳景,红男绿女,多聚于此,凭栏依偎,共订海誓山盟。


生态文化广场.jpg


生态文化广场 


       村里的生态文化广场是令人留连最多的去处。一个占地数亩的浮光跃金的锦鲤池把我“俘虏”了过去。这个池呈曲尺形,不仅养着数千锦鲤,而且荷叶田田复田田,池中的两个白鹤塑像,欲展翅凌空,直上霄汉。尤其是那个“金龙吐珠”,惟妙惟肖,这矫龙正以翻江倒海之势,尽情嬉戏。步过池上的拱桥,眼前的景象更是令人目不暇给!一个池中的巨鳌雕像,栩栩如生,它正昂首拍足,似要踏浪而去!往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雕群,被定格在公园的主要位置,他们憨态可掬,仿佛刚从火焰山走来,途经此地,风尘仆仆。你看那个唐僧,慈眉善目,一心向佛,矢志不渝,目无旁顾;那个猪八戒,虽然懒散了点,但西天一路走来,同样立了不少战功,也是大家喜爱的一个角色;最老实的要数沙僧,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工作从不讲价钱,是我们非常敬重的一个人物;更不要说孙悟空了,可以说,没有他,唐僧想要上西天取经,比登天还难,他已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偶像……还有那手握书卷的学士——吴敬梓,荷塘前那个背手沉思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朱自清,鲤鱼跃龙门,高山流水觅知音等雕塑,无一不令人赏心悦目,我们在欣赏雕塑家的匠心独运时,不知不觉中思想已被潜移默化。广场的中心位置还建有一个优雅别致的文一轩亭,亭前一副对联引人注目:文轩毓秀万朵李荷芳四域,程道光辉一颗玥珠耀九洲。把捐资者吴文程、李玥夫妇的名字巧妙地嵌在其中,对联与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了一种和谐的人文气氛。广场建成后,吸引了无数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访问,还吸引了不少年轻的情侣前来拍婚纱照,有时一天就来好几对。广场做到这个份上,真不愧是乡村闲暇时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荷塘.jpg 


荷塘


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到底是什么东西令新店村产生如此巨变的呢?这再次激起了我一探究竟的欲望。经村民指点,我找到了这个领军人物——吴庆文先生,他是一个爽朗的年逾八旬的老人,衣着简朴,但精神瞿烁,他正在村头工地劳动,听了我的来意后,他用毛巾揩了一下汗,然后深情地说:“我们村是条只有七百五十多人的小村,旧社会是很穷的,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到了改革开放后,才过上了好日子,村民大多外出打工、经商,干什么的都有,大家富裕起来后,发现村貌实在太差了,道路泥泞难行,群众出行困难,于是我想彻底改变家乡这种状况,我把意见和大家一说,立即得到了龙健德村长和外出经商的吴文渊、吴文程、吴文雄、吴大保、吴伟华、吴叶珠、吴亚太、龙上军、龙家林、吴华福、陈上兴等老板的大力支持,在他们的带领下,大批村民纷纷加入,但怎么改,大家心里没底,经过多次开会论证,我根据村形地貌,合理布局,制定出建村的总体规划,决心把新店村打造成具有古典文化特色的村庄。说干就干,根据任务的主次展开,首先筑起1.8公里的环村路;利用环村路把全村划分为四个区域,环村路外东、西、北面作为水稻区;村前隔江南岸作为香蕉种植区;环村路内以文化楼为界,以东的3000多平方米区域为集观景、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广场;文渊阁以西的地域为村民住宅区;其次在村前建起‘春堤’,让其成为一道旖旎的观光风景线;之后,将自来水塔建成仿古塔——德政塔;在庙前江堤处建一个文化长廊;再后是兴建抗日纪念馆……”


德政塔.jpg 


德政塔


       也许是那个别致的德政塔,撩起了老人的谈兴,老人呵呵一笑后,把话题回到德政塔上来:“德政塔原来是一个四柱托池的简单水塔,大家觉得很不好看,我便大胆地把它改建为六柱托池、全部封闭、间分五层、顶上加一个亭子,使它看起来犹如一座古塔形状,该塔风格新颖,气势磅礴,很有特色。我曾为它和城门作了一联:绿水长天百里平畴无二塔,清风寥廓千秋南粤数雄门。然后是建城门;筑拱桥,曲桥;造知音阁、赏荷亭;塑贵妃沐浴等雕群;挖荷塘,建春风阁……村民有钱出钱,无钱出力,龙健德村长、吴财祯、吴泉祯副村长、陈全汉、吴庆贵、吴瑞祯、退伍军人吴远祯等老村干、老党员成了建设队伍的中坚力量,从2004年至今,他们从不计一分钱报酬,整天为村的建设事业出力出汗。”

       “真不愧是革命村庄啊!”我想起刚才进村时看到的一块“革命老区”牌匾,不禁感慨道。

       “是啊,”老人深情地望着新建的抗日纪念馆说,“在抗日、解放战争革命低潮时期,部分革命同志在我们村设立工厂,自制武器,敌人搜村时,村民就自发掩护这些革命同志撤退。那时很多老革命都在我村隐蔽过,其中就包括地市级老干部李欣同志……”顿了顿,他轻描淡写地说,“我小时候也为这些革命同志放过哨,送过信哩。”

       这条革命村庄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想更全面了解它,关于历史,关于将来,关于建设,尤其是一些民生焦点问题,于是我很快了解到,新店村民风淳朴,村民忠厚诚信,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尊老爱幼蔚然成风,村里的好几个五保户、好几个特困户每月除了领国家的低保之外,逢年过节还能领到吴文雄先生好几百元的困难补助,这已经延续了十几年。

       我沉思着,实施这么大的规划建设,应该不会一帆风顺吧。老人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与我分享了一段有趣的经历,原来在开始整改的时候,阻力还是蛮大的呢,在建设环村路时,因为要清理一些村民的东西,比如竹啊,木啊,鸡埘什么的,就会遭到村民的反对,村干吴瑞祯就因为清理了一个村民的鸡埘而被该村民拿刀追砍。不过现在那个村民在看到家乡巨变后,变为对村规划热诚地拥护了。

       老人还告诉我,新店村2000年自筹重建了革命活动遗址武帝庙;近年兴建了长期对外开放的三层文化楼(文渊阁),阁里摆放着古今中外的经典和科学种田、经商等书籍,村民随时可借阅和查找资料;建起了公厕和三级净化排污系统、垃圾池以及篮球场;兴建了革命老区纪念馆……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和九月十五是村里的年例,届时村里组织篮球赛(已连续举办二十一届),演大戏,搞歌舞晚会,热闹非凡。村里还定期出小快灵的黑板报,让村民及时了解时事政策。……十多年来,新店村先后荣获了吴川市文明单位、湛江市生态文明村庄、湛江市卫生村、湛江市文化示范单位、湛江市最美丽村庄、湛江市宜居村、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首批宜居示范村、广东省名村、广东省生态养生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等光荣称号。

       这时一群小孩从我身边经过,我拉住其中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问:“你是新店村的吗?”她用清脆的童声回答:“是。”我逗她说:“你喜不喜欢你们村?”她又用拉长的童声说:“喜欢——因为我们村太美了。”说完蹦蹦跳跳地走了。

       这时我的心里升起了一种庄严的感觉:新店人是好样的,生动地实践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有力推动了“物的新农村,人的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典范。他们推崇德政,重视科学,关注民生,爱护自然,新观念使他们如那踏浪的巨鳌,正向着那无边无际的大海深处遨游;又如那取经路上的师徒四人,意志坚定,百折不回,取不到真经誓不罢休……

吴瑞祯(左)、吴庆文(中)和龙健德.jpg 


吴瑞祯(左)、吴庆文(中)和龙健德


有其父必有其子

       曾几何时,吴庆文先生在上初中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我的家乡》,他把家乡描写得很美,简直就是童话仙境,并对同伴吴瑞祯说:“我以后长大有了钱就要出钱把家乡建设好,把家乡打扮得更漂亮!”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赚到大钱,吴庆文先生退休前只是湛江市一家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员,自然谈不上有钱,但他想方设法给乡亲们寻找就业的门路,让乡亲们尽快成为先富起来的那部分。在他的帮助下,新店村在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几十人在湛江市打工,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吴庆文先生在1997年退休之后,一心扑在建设自己家乡的工作上,把自己的退休金,甚至儿孙给的压岁钱、亲戚朋友送的礼金都用在新店村的建设上,还牵出一个“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小故事,有一次儿子送他一斤冬虫草,他只吃了一点便舍不得吃,托人将冬虫草卖给一个药材铺老板以换取村建设资金,却被那个黑心的药材铺老板给宰了,本来价值十六万元的冬虫草只给了三万,十三万元被奸商白白吞去,令人扼腕叹息。吴庆文先生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人,他现在村中居住的二层楼房建于1989年,已破旧不堪,也舍不得花钱修葺一下,他的心里只装着一个大家,唯独没有自己的小家。


1623489028(1).jpg


春堤


       吴庆文先生不但为公益事业倾己所有,还要求儿孙们都要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在吴庆文先生的带动下,儿子吴文渊、吴文程、吴文雄、吴文宽兄弟四人为美化家园立下了汗马功劳,除在建水塔、环村路、武帝庙等捐助部分资金外,他们还独资建造了不少项目——文渊阁(三层文化楼)、文渊亭、少年学园为吴文渊独资;春风阁、文一轩亭、拱桥、锦鲤池、碧泉瀑布、西游记和琰山瀑布、丹顶鹤、鲤鱼跳龙门等几组雕塑群为吴文程独资;城门、江堤和护栏、五保户和特困户补助、村后护堤花木、新建石山、革命老区纪念馆为吴文雄独资(前两年有个特困户去世的丧葬费几乎由吴文雄承包,开支逾万元);荷花池、赏荷亭、曲桥、贵妃沐浴雕塑等为吴文宽独资……迄今为止,新店村已经投入建设资金近千万元,其中吴家四兄弟为建设美丽新店已持续投入数百万元,是建设新店的中流砥柱。吴文渊先生在深圳创办“仁和”对外投资有限公司,介绍人才跨国交流,他的几个弟弟也分别开办了房地产公司,经过多年的打拼,收获了第一桶金,是属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他们富而思源,积极回报家乡的赤子情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还有许多的村民,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尽绵薄之力,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他们众志成城的热情,支撑起新店这座崭新的大厦,为南粤大地嵌上了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和古典的人物雕塑中充分凸现了新店村人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努力保持与时俱进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再次宏辩地证明,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

       我在为新店村美丽风光赞叹不已的同时,更为新店人的美好情操、广阔胸襟而深深地折服。


作者:磨一剑

相关附件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