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吴川市库 > 新闻报道

做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农村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2021-06-18 15:40:46 来源: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 (公众号)

图片

产业振兴

科技是关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简称“热科院南亚所”)农业新材料团队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们,根据对接镇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建立适合推广的技术模式,为对接镇村提供产业技术支持和农村技术人才培训,把科技论文谱写在广袤的田间地头。

深入对接村庄调研,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自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热科院南亚所农业新材料团队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小组先后深入雷州市、吴川市对接的村庄,开展当地特色产业技术需求调研和技术指导。

一年来,他们共开展田间甘蔗叶、菠萝叶、水稻秆等农作物秸秆粉碎收集技术示范、新型生物肥料应用示范、土壤质量与养分检测、农村科技特派员助力春耕复工复产、线上线下技术云直播等技术推广示范活动6次;开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活动5次,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农业物秸秆回收利用技术培训、蚕桑种植加工技术培训和农业绿色发展新技术培训课程4次,培训当地农民100多人次。另外,农村科技特派员小组成员获批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省定贫困村专题项目2项,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新技术

为传播绿色农业新知识,推广绿色农业新技术,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小组在吴川市长岐镇洪江村开展了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农业科普课培训讲座,积极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新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在广袤的农村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农村科技特派员杨子明博士向农户详细介绍了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讲授了新型绿色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并向农民朋友展示了团队研发的新型氨基酸液体肥料和有机沼渣肥料,同时为当地番薯种植基地提供土壤养分分析和绿色种植建议报告,为提高当地番薯种植品质,推进番薯品牌建设与番薯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吴川市长岐镇洪江村开展新型肥料施用技术培训现场

图片

农村科技特派员

提供土壤养分检测技术服务

图片

推动乡村蚕桑产业振兴发展

为推动乡村蚕桑产业振兴发展,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小组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多次到吴川市长岐镇新联村蚕桑种养扶贫基地开展产业技术需求调研、蚕桑种养与加工利用技术指导,与长岐镇政府、新联村委会和蚕桑种养基地负责人进行交流对接,为新联村蚕桑种养基地带去蚕桑绿色种养技术和蚕桑资源高值化产品开发技术,解决了蚕桑资源利用率低和种养品质不稳定的问题。

农村科技特派员与吴川市长岐镇人民政府和新联村签订了《共建科技扶贫实践基地协议》并挂牌,形成有效的政府引导,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农村合作社的“政产学研村”五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合作模式。

图片

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吴川市长岐镇新联村开展蚕桑产业技术服务

图片

图片

为宣传新联村蚕桑特色产业,打造蚕桑产业品牌,推动蚕桑资源在天然材料领域的应用,疫情期间,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小组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杭州市化工研究院、吴川市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天然材料成就美好未来”云直播活动。

图片

“天然材料成就美好未来”云直播活动

通过多地协作直播的方式,以天然材料发展及其产业化应用为主线,采用“线上组织、线上指导、属地实践、远程协同”的“线上+线下”联动技术宣传与技术服务新模式,为全国网民带来了一场形象生动的科普教育课,同时宣传了蚕桑产业品牌。

推动“水稻秸秆粉碎打捆——喂养肉牛”技术模式在农村应用

为推动“水稻秸秆粉碎打捆——喂养肉牛”技术模式在农村应用,提高秸秆利用价值,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小组,先后多次深入雷州市唐家镇杜陵村,纪家镇莫宅村,雷高镇大群村开展产业技术需求调研,开展“田间秸秆粉碎收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及应用,推广水稻秸秆粉碎打捆——喂养肉牛”技术模式,为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和提高当地农民的种养收入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图片

农村科技特派员在雷州市唐家镇杜陵村开展“水稻秸秆粉碎打捆——喂养肉牛”技术模式推广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