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寻找特色美丽村庄》,我们介绍吴川古县城--吴阳城里村。
今期《寻找特色美丽乡村》我们来到了吴阳镇的城里村,据记载:这里原本是吴川的县城,至今仍保留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的独特历史文化美丽。
吴阳城里是吴川旧县城所在地,这里有着千年的历史,保留了许多文物古迹。
城里村村长表示城里村是当时吴川县县城,又是当时政治、文化中心,现在还保留了以前许多的文化古迹,比如有南城门、成殿学宫、中山纪念堂等等。
走进这里,首先被深深吸引的是脚下的红砖。这里街巷的道路是用红砖铺设而成,散发着幽幽的古韵。街道并不宽敞,据介绍:古时候,城里村的街道原来是繁华的商业街,当时商铺林立,非常热闹。这栋西式建筑,就是中山纪念堂,建于民国二十年,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造的。“中山纪念堂”几个字是原吴川县县长李乃奉所写,如今的中山纪念堂虽然长满了青苔,但独特的西式建筑风格依稀可见当年风采,吴伯表示这地方原来就是抗日烈士纪念碑,就是在这边这个地方,那个国耻纪念碑就在右手这边,这里是一个大的公园。
莫伯说围墙之内的纪念堂有8000多平方,很宽的,园林式的,布置得非常好。
沿着街道走,我们来到了位于吴阳中学内的吴阳学宫。
身后的建筑就是吴阳学宫,是古代文人读书学习,朝拜孔子的地方 ,它砖瓦木柱的结构,宫殿式的建筑风格,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学宫始建于元朝,原来由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五座建筑组成。现在保存下来的叫大成殿,红墙绿瓦,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屋内无墙,靠8条圆石柱支撑。据说,当年林召棠、陈兰彬等都曾经在这里求学。
吴阳的状元、进士、举人都经过这里学习的,熏陶,所以主要功能就是读书人读书的地方,还有就是尊拜孔子的庙宇,又叫孔圣庙。门口这里立了一个碑,写着文武官员到此下马,无论你多大的官,经过孔圣庙都要下马,进来朝拜孔子,就是当时1958年公社化的时候,把原来的黄色琉璃瓦,将它拆了做湛江的西山公园,到58年的时候,有些碑被拆了做吴阳围的,筑什么的都用了,那时候就是不懂得保护文物,所以现在学宫就变得残破不堪了。这里除了学宫,还有南城门。始建于明朝的南城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们吴川的重点保护文物,它见证了我们吴川从明朝至今的历史。当时旧县城修筑了东南西北四门,分别为东镇海、南永和、西延华、北朝天。抗日战争为避免日本飞机轰炸,当时的吴川县长刘应时下令拆城,南城门因当时来不及拆而得以保留下来。现存的南城门为半月拱形,整个城门是由三种不同的砖石筑成,设有瞭望台、炮台。村里的老人说:以前筑城墙、是为了防御海盗山贼。明朝的时候,日本那边的海盗就叫做倭寇,就经常来骚扰我们这些渔民,村民,用来防止外敌,主要功能就是用来防止外敌,第二个功能就是防止盗贼来骚扰。
走进南城门,彷如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虽然如今已草木丛生,残留城墙也被房屋围墙遮挡,但历经了600多年风雨洗礼,至今仍十分坚固。
过去在学宫旁边有一个延华池和延华井,是 “吴川旧八景”中的“延华弄月”。如今,延华井水依然源源不断,但是延华池已长满了青苔。城里村还有一座近千的城隍庙。城隍庙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只有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有城隍庙。这座城隍庙建于宋代,近年经修葺一新,城隍庙共有三殿,殿宇魏奂,碧瓦丹墙,古色古香,殿内供奉163尊圣神,最雄伟的就是城隍爷神像,用优质花岗岩雕造,城隍夫人象用汉白玉雕造,慈祥端庄。前殿刻着“善来此地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的对联,左右两廊的泥塑,千姿百态,生动逼真。城里村,用深厚的历史底蕴向我们展示千年古县城的独特魅力,它的每一个建筑、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仔细探寻,耐心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