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文艺作品

别了,茅草房

2021-06-13 22:58:44 来源:请按照实际出处填写

暮春三月,阳光融融。

那天,天刚破晓,丰南村委东洋寮村就人声鼎沸,一片欢腾。只见全村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敲锣打鼓,涌向村前。村道口大红横额高悬,村巷小道也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标语,一番喜庆的景象。不久,几辆日吉小车缓缓驶进广场,先是人群让道,接着是一阵掌声。尔后,镇委书记手执扩音喇叭宣布:东洋寮村新村址奠基典礼现在开始!霎地,随着“噼雳啪啦”的鞭炮声,东洋寮村“告别茅草房”工程拉开了序幕。此时,清脆的炮竹声、人们的欢笑声、欢乐的锣鼓声交集在一起,汇成一道激越的民心曲,在广袤的红土高山上飘荡,嘉山岭沸腾了。望着五彩斑斓、洒落一地的炮竹衣,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图景:一座座崭新的楼房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发光;宽敞笔直的村道两旁,绿影婆娑,花草芬芳。娱乐场里,人们在晨练健身,娱乐消闲,乐亦悠悠;幼儿园更是书声琅琅,童脸可人。小市场那边,人头攒动,热闹喧腾。手挎菜篮的村妇,看着精心挑购的食品菜蔬,脸上荡漾着丰足的笑容。不一会,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香气四溢……呵,这就是东洋寮人温馨美好的新家园!

掀开昏黄的日历,昔日的东洋寮,这个半山腰的小山村,干旱贫瘠,邋遢不堪,曾被人喻为“不毛之村”、“乞丐之寮”。六十多户人家,百来间低矮阴暗的茅草房,破破烂烂、杂错而居,弯弯曲曲,凸凹不平的村巷路径,石砾遍布,粪迹斑斑,令人作呕。三百多个村民男女蜗居在祖辈遗留下来的这落破旧的茅草房里,休养生息,世代繁衍。长年累月,看着“老天爷”的脸色,在这块“烈风瘦马”的红土地上辛勤劳作,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终年用饥渴乞怜的眼睛对着上苍引颈祈祷:普降甘露滋润万物,茅草房不被“秋风所破”。一代接一代,东洋寮人就是这样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磨蹭着饥馑苦难的岁月。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嘉山岭地区,给嘉山岭带来一片翠绿,东洋寮也焕发了生机。自始,东洋寮人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省人大一纸议案,解决了嘉山岭的饮水问题,结束了人畜共饮一坑水的历史;省委书记在湛江现场办公会议上又亲手为雷州地区绘就了改水治旱蓝图:扩库硬渠上井群,改善生态结构。当地的“父母官”按照这张蓝图,带领嘉山人民日夜奋战,打井、修路、拉电,调整农业结构,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这个沉睡、荒芜了几百年的嘉山岭终于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放眼望去,每条村庄自来水井塔高耸,汽车路直通家门,红土地上一片片平展展的蕉山椒海,绿浪翻滚;一块块葱翠欲滴的荔枝龙眼林花果飘香;科技园里,井房座座,电网密布。条条沟渠,股股清泉汩汩流淌;阡陌间,机车穿梭,一片繁忙。好一幅丰收的田园画卷!

如今,嘉山电通、水通、路通,经济飞速发展。嘉山人逐步走上富裕。过去穷得叮当响的东洋寮,人们的腰包也日渐鼓了起来。生产条件改善了,居住条件、生活环境也要彻底改变,这已成为嘉山人的共同追求。今年,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东洋寮村率先垂范,把村址迁到村前空阔地。全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建设东洋寮新村。户户建起有客厅、卫生间、阳台的新楼房。村里建有主水泥村道12米宽,其他村巷车路也布局合理,交错有致。还配大套有小水塔、排污沟,还有娱乐中心、幼儿园、农贸小市场等公共设施。一个全部楼房化的新村庄屹立在嘉山岭上。东洋寮村民为了感谢共产党,叮嘱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党的恩情,特意在新村路口立下一石刻“党恩碑”。

目前,新村楼房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不久,东洋寮人将拔寨举家搬到新村居住,开始新的生活。是日,他们将脸对着沐浴着夕阳余辉在秋风中抖动的祖祖辈辈居住的旧村址、茅草房作揖道别。

别了,茅草房。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