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文艺作品

走进老区南门沟村

2021-06-13 23:32:06 来源:请按照实际出处填写

南门沟村,是解放战争老区村,村庄离大海不足100米,村里耕地极少,村民大多捕鱼挖螺为生,人均收入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下洋镇的落后村。但是这个村子却村风很淳朴,不记酬劳竭尽所能地救人助人的故事数见不鲜,着实令人感动。
近日,我们来到了南门沟村,探访村庄改造现状,重温红色经典,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
村容村貌变样 村民生活向好
坑坑洼洼的村道修好了,环村干道的路灯亮起来了,自来水管拉通了……这是近年以来,该村在县老促会、下洋镇政府和挂钩帮扶单位湛江珠江啤酒有限公司的扶贫工作推动下,贫困户开始收益,脱贫致富信心进一步增强,村上喜事连连,新农村建设成效初显,村民们笑逐颜开。
昔日,南门沟村人多地少,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发展滞慢,甚至连村民饮水都成了问题。由于近海,村里大多数自流井打上来的水都是咸的,村民长期饮用这种浅井水,身体健康都受到了影响。2014年10月后,村子悄悄变样,而村民的生产生活在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中也渐渐向好。村中建起了水塔,并拉通了自来水管, 500多名群众饮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饮水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走在硬底化村道上,村民组长郑成旺开心地向笔者介绍了村里的新变化。他说,由村民自筹出资,加上外出老板赞助,去年村里已全面铺上了硬底化水泥道,这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2016年,徐闻县公安局挂点帮扶下洋镇海星村委会,3年之间,帮助南门沟村建成篮球场及200米村巷道。今年来,南门沟村又在县公安局的帮扶下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南门沟村“三拆除、三整治”等清理,全村配置垃圾桶和垃圾收集车,村委会号召村民做好村巷道清洁工作,每月组织村民进行卫生大扫除,宣传栏里也张贴有“南门沟村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等标语,至此村民环保意识提升,村巷道再没有垃圾乱堆乱放现象,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另外,此次环境整治中,新增加的36盏崭新的路灯矗立在村道两旁,从此晚上群众出入再也不需要手电筒了。我们走在崭新的篮球场上,郑成旺说:“这些都是县公安局扶贫项目,对于我们来说真是太实在了,这真得要感谢党和政府!”
村道尽头那边的小楼群中,有两栋新建的四层小楼,翠红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沿着围墙种了许多常绿乔木,影影绰绰绿意盎然,使得整栋楼看起来更有乡村的气息。郑成旺指着对笔者说,这是村民们生活向好的信念,也是南门沟村近几年来的发展成果。
村民淳朴善良 救人事迹感人
初识南门沟村,源于《湛江晚报》上的一则报道:2008年1月16日,硇洲岛一渔船沉没,次日凌晨,落水渔民5人漂流至下洋镇南门沟村海边获救。
今天走进南门沟村,正值休渔期,许多闲来无事的村民在海麻树下纳凉,笔者提及这桩旧事,一下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村长郑成旺说:“你说那事啊,我还记得他们是天没亮的时候漂到这儿的,天寒水冻的,大半夜被村里人发现背上岸,我们给他们提供了干净衣物和热食。这些人回去后要给我们报酬,我们还拒绝了。”村民纷纷附和道:“这事不稀罕,我们出海的人见得多了,有船搁浅的,有海上遇到风浪的,我们碰到了能救则救。”村民郑奋来说:“我都见着几回了,以前通讯不发达不报道罢了。那是九十年代的时候,有次我出海,远远看到有什么东西在水面上浮浮沉沉,靠近了才发现是几个人趴在木板上,也不知漂了多久,话都喊不出了,只是虚弱地向我挥手求救。我们手忙脚乱地把他们捞上船,那天鱼也不打了,把他们安顿在家休养好身体。我也不知道他们漂了多久,也不知是从哪里漂来的,反正说的话我也听不懂,我后来给了点钱给他们做路费回家。”其他村民笑他:“这要放在今天你要上电视了。”郑奋来不好意思地笑着。
该村村民们勇救落水渔民的高尚行为,演绎了一曲曲学习雷锋、见义勇为的赞歌,倡导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尽到了公民应尽的职责,体现了舍身忘我、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火热的时代 英雄辈出
提起勇救落水渔民的事迹,人们对南门沟村的印象都很深刻,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条村还是一条英雄的村庄,崇尚英雄的红色文化之风极为浓厚,曾经84人的村庄却涌现出10名渡琼作战功臣,一直是令南门沟村村民引以为傲的事。
村民何伯兴奋地说:“10个革命功臣,都是当年作战胜利后在海南受过表彰的,我堂叔何由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徐闻县革命先驱,首批共产党员。”何伯将这段往事向笔者娓娓道来。
何由,南门沟村人,1941年参加革命,曾任前山地下游击队组长,下洋、前山、新寮革命联络站站长,组建南门沟党小组,是徐闻县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日本军船在南门沟村东南方向一顶角搁浅,何由连同后村林昌威、林大秀两人,脚绑石块,口衔草管,趁着夜色潜水登船,用镰刀杀死日军五人,缴获机关枪一顶,弹药一批。
渡琼作战时期,南门沟村村民积极参与训练“旱鸭子”解放军士兵,10名村民参与作战且幸存,战争胜利后于海南文昌获封渡琼作战功臣。
何伯名叫何仙怀,曾是迈陈糖厂保卫科科长。由于受堂叔何由革命情怀的鼓舞,他从小便养成了不计个人得失,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小小年纪便已是村里的少年英雄了。
1969年3月,13岁的何仙怀以一人之力在南门沟东边海域救起11名落水小孩。同年9月台风天,下洋镇乌远潭村一条集体渔船在一顶角搁浅,船上五人被困。海面风大浪大,何仙怀英勇无畏地随村民驾船前往救援,返回途中被大浪冲击导致吐血。因这两件事,何仙怀少年英雄的名声远扬,第二年便得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74年,何仙怀光荣入伍。
何仙怀今年64岁,曾经南门沟村申报革命老区村一直是他在奔走出力。这几年他想重修村史,把村子的光辉历史记载下来,为此他查阅了大量资料,采访了多个革命英雄后代。儿女劝说他一大把年纪就该好好享福,别操劳这些事,他却认为这是他的责任。“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一定要让后辈铭记。”他说。
何先怀带笔者走到海边参观村庄的革命遗址,烫脚的白沙下露出一角黑色石墩。何伯说那是地下防空洞的入口,海面不断向陆地推进,竟然把地下建筑冲了上来。他又指着旁边倾斜损毁的建筑说:“那是炮台,我们小时经常在上面玩的,谁能想到现在也被海水冲毁了。还有边防兵的营地。”他拍着岸边垒起的沙袋叹息道:“都是见证历史的建筑啊,可惜都被海水上涌冲毁,我们没有堤坝,只能堆起沙袋防水。”
 
记者手记:经过走访,笔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脱贫致富的春风吹进了南门沟村,笔直的村道、崭新的楼房、先进的意识,尽管起步较晚,但南门沟村的发展变化值得肯定。又有深厚的革命底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依托,相信南门沟村未来大有可为。

作者:陈海韵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