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文艺作品

穷则思变,敢为人先

2021-06-14 15:23:54 来源:请按照实际出处填写
角尾乡有11个村委会,3.1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由于道路坑坑洼洼,农海产品大多无法及时运去卖,村民生活贫困,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路差人穷迫使群众求新思变。
1985年春节前夕,几天大雨后,白兰村道路泥泞不堪。外出人员周光泰等人回家过年时,车辆只好停放在一公里外的乡道上。已可收获的蔬菜等,大多无法运出去卖。
第二年年初周光泰等人趁机发动村民捐款建路,并带头各捐1000元。在他们发动下,白兰村村民有的卖牛捐资,有的拆墙捐石,有的借钱垫付,掀起了建路热潮,顺利完成了200米长,4.5米宽的水泥路,第二年又加建了150米水泥路,成为全县第一个建起水泥路的乡村。
对于白兰村建设水泥路这一新鲜事,乡党委、政府及时给予了支持,认为抓好村通乡水泥路建设,是执政为民的实事,应在几年内把全乡的村通乡水泥路建设好。特别是2002年4月,新一届乡党委、政府上任后,制定了在三年任期内把全乡乡通村水泥路建设好的计划;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各驻队领导为成员的乡修路领导小组;还成立了各村委会修路领导小组;并与各村委会签定了修路责任书;要求领导干部分工包片指导该项工作。形成书记、乡长总抓,包片领导负责抓,村委会干部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管理体系。之后,各驻队领导分别驻点相应的11个村委会,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创建生态文明村。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中,乡党委、政府首先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如各驻队领导分别在驻点村委会召开了班子会、群众会等,布置修路工作。其次外出参观学习,借鉴经验作法。如组织乡班子成员、村委会书记到海南省澹州市学习该市村委会道路、办公楼、文化室、球场、戏台等“五位一体”的作法。第三是找准突破口,树立先进和落后典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仕寮村委会的白兰村在全县第一个建起了水泥路。受这影响,仕寮村委会的村民建路觉悟较高,以杨仕艳为书记的仕寮村委会团结自律,埋头苦干,凝聚了党心民心。因此,角尾乡把仕寮村委会树立为先进典型,乡党委书记亲自驻点指导工作。这样,从1989年起,仕寮村委会的仕寮、东坡、蔡宅村,采取群众出资一点,外出人员捐助一点,上级部门拨款一点的筹姿方式也先后建水泥路,并于2002年6月建起了8。6公里长的全县第一条村通村委会水泥路。在此基础上,仕寮村委会向国土局、海峡办、财政局、党校等筹资27万,用40天建成了1。7公里长的全县第一条村委会通乡水泥路。
谭鳌村委会班子工作落后,群众威信低。因此乡党委、政府派一个乡党委副书记带队驻点发动。2003年3月乡党委副书记驻点后,成立了修路领导小组,修路领导小组收取了村民每人30元,用1个月建起了路基。半个月向427名外出人员募捐56万元。2个月后,4.2公里长,4.6米宽,18厘米厚的省级标准水泥路建成通车,同时打通了村通村委会和村通乡道路。
截止2003年10月,放坡、角尾、许家寮、下寮仔、上寮、北注、符宅等村委会村通乡水泥路建成,2004年4月沙土、包西村委会村通乡水泥路也完工,全乡22公里村通乡水泥道路全部打通。而村通村委会水泥路已完工38公里,完成全乡总数65%。
从1986年创建生态文明村,至2004年4月,角尾乡投入资金550万元,创建了生态文明村32条,占农村总数76%,是全县第一个打通村通村委会和村通乡道路的乡镇。
如今走进角尾乡村,扑面而来的农村新风,展现眼前的农村新貌,不由得使人眼前一亮:“天上”电网像经纬交错有序,电杆如士兵整齐列队;田园里禾苗长势喜人;果园里果实硕大丰盈;大口径井流水奔涌欢唱;新房靓屋比比皆是;足下延伸的是宽敞、平坦的崭新村道……

作者:欧从芸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