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文艺作品

菠萝托起的村庄——再访愚公楼村

2021-06-15 14:42:58 来源:请按照实际出处填写

提起愚公楼菠萝,爱吃菠萝的人都知道,这是广东省徐闻县特产,以香、脆、甜闻名于世,美国相关历史书籍还把“愚公楼菠萝”列为世界名果,20世纪70年代,愚公楼菠萝还被空运到北京招待外宾。愚公楼菠萝因种植地愚公楼村而得名,近年来,愚公楼村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2004年以来愚公楼村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村”、“卫生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2006年还被评湛江市“最美丽村庄”。

然而我记忆中的愚公楼村并不是这样的。于是,挑了一个空闲的日子,时隔二十多年,我驱车再访愚公楼村。

车子沿着省道376线行走,在徐闻至曲界段的中点,一巨大的Y字形路口处,赫然立着一个巨大的金色菠萝塑像,塑像的右边竖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愚公楼村”几个红色大字。Y字路口的丫口处是一个花坛,里面长着别致的花草,菠萝塑像正处在花坛中央。花坛四周路边,多是两三层高的小楼,俨然一副城里休闲小区的模样。这便是愚公楼村的西入村口。

路口还是原来的那个路口,不同的是已不复当年的荒凉。那时是九十年代,我在徐闻东部的一个乡镇工作,愚公楼村是我往返县城的必经之地。然而比起愚公楼村,我更为熟悉的却是国营友好农场。路面上立着的是“国营友好农场”的路标,路边是农场建在路边的仓库、工场等建筑。反而是愚公楼村因为离公路还有一段距离,在马路上是望不到的,以致当时常常有人会误以为愚公楼村就是友好农场。

但世事如棋,谁又能想到30 年后的今天,随着愚公楼村的发展,这个荒凉的路口已盖满小楼,人们反倒不知友好农场,只知愚公楼村了。

顺Y字左边是省道376线,可以通往徐闻东边乡镇的曲界、外罗、下洋等地,路旁也建起了很多楼房;顺着右边的路可进入村内。这条路被命名为友谊路,是愚公楼村的主村道之一,沿路的楼房也是鳞次栉比,路边间种着花草树木,整个村庄给人满满的现代化城镇气息。

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几座造型新颖的小洋楼让我们眼前一亮,连县城里的别墅都不及它。旁边还有一间双语幼儿园,是一幢粉红色的五层楼,楼前院子里摆着滑滑梯,小朋友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跟着老师在做游戏,一点都不逊色于城里。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这里便是愚公楼村的旧村中心,那几幢小洋楼是村里几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建的,幼儿园也是他们投资办起来的。那些年轻人以菠萝起家,种菠萝、销售菠萝发财后,并没有离开村庄,而是投入大笔资金建起洋楼和幼儿园,他们说,“是菠萝成就了我们,我们不能离开菠萝的故乡。”他们还说,“我们不仅要把村子打造得不输城里,还要让孩子们的教育也赢在起跑线上。”

我诧异于村子的繁华,更诧异于这些年轻人的超前意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很多村庄出现了空心化倾向,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有钱人举家搬到城里去,村里的老宅无人打理,日益荒凉破落。但没想到愚公楼村的年轻人却这样珍惜村子,为打造现代化新农村付出不懈努力,还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得如此完美!

老人还自豪地告诉我,路口所有的住户都是从愚公楼旧村搬出去的,现在的村庄已比原来扩大了三倍多,所有的楼房几乎都是靠种植菠萝建起来的。村民因菠萝致富,村子因菠萝繁荣,外人都说我们村是“菠萝村”。

老人越说越兴奋,又说起村里引种菠萝的第一人——倪国良。倪国良原籍龙塘镇东平村人,20世纪20年代,因得罪匪首逃到南洋谋生,积累了菠萝种植经验,后因怀念故土,带着200多颗菠萝苗漂洋过海回到故乡,在愚公楼村种植大获成功,自此翻开了愚公楼村的菠萝种植史。致富后的倪国良移居愚公楼村,修建了村里第一座石墙瓦房。后来又无私地教授广大村民种植菠萝,不久,菠萝便成为愚公楼村一带的主要经济作物。

21世纪以来,政府因势利导,指导农民改良品种、反季节轮耕和基地化种植,实现了菠萝种植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化,使愚公楼的菠萝产量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针对菠萝销路不通畅的问题,又以龙头企业为产业集群,打造品牌效应,进行产品深加工,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推广菠萝的海为生态旅游名片,使得愚公楼菠萝广为人知,销路顺畅。今年,愚公楼菠萝更是出口韩国日本,走向国际市场。可以说,现在种植菠萝的年青人吃到的甜头,比他们的父辈人都甜。

腰包鼓起来了,村民们又把目光投入到居住生活领域。为响应政府提出的“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村”口号,大家热情高涨,有钱出钱,没钱出力,现在全村已全面铺设了硬底化道路,种上花草和太阳能路灯,哪里还可见以往白天尘土飞扬、夜里黑灯瞎火的景象?菜市场扩建了,卫生所扩大了,连锁超市开到村里了,村民们幸福感真真切切提高了。老人说,现在让我去城里住我还不乐意了。

听着老人的话,我不由得再次郑重地审视起这个村子来,绿树掩映间,楼房鳞次栉比,空气清新宜人,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深吸了几口空气,似乎还能闻到菠萝的甜香,这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菠萝村”,是菠萝托举起来的村!倪国良的心血没有白费,愚公楼的年青人没有忘本,愚公楼村将会在社会主义的路上发展得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美!

作者:黄书平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