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文艺作品

黑砂里掘出的薯香(散文)

2021-06-15 14:39:04 来源:请按照实际出处填写
鉴江南部流域的黑砂壤土,是鉴江水淘尽的骨肉,还是大海浪花长出的沃土?
从山里跑出来的清泉,一路要养育多少生灵。顺流而下的黑砂哬,淹没了
黄坡,应该与鉴江的勤劳有关。这么出名的一个黄坡啊,需要多少年的鉴江,奔流不息。
稳村在黄坡的下游,一个巳经看到大海的地方。这哪里算是土地呀,这就是千百年前鉴江停憩的又一个黑砂的“驿站”。幸好遇上一帮披星戴月的稳村人,他们的祖辈多有远见。“我要让我的子孙,一代代人,把脚下的这片黑砂壤土变成能生长黄金的沃土!”这就是稳村的名字!一条不屈的与自然灾害拼死拼活生存下来的稳村农民!
“要活命,种番薯!”这是稳村老祖宗的传家宝!
几百年来,稳村人简直就是在沙漠里耕耘。一把锄头下去,不带一点泥香的土地,如何长出庄稼,孕育五谷杂粮。“有女不嫁稳村郎!”多么骨感的现实,稳村的子子辈辈啊,你们如何抵御鉴江无情的潮水,如何忍受脚下发烫的土地!又如何挽回穷困潦倒的面子。俗话说:靠山吃山,依江吃江。鉴江的水呀,即使肥得流油,从源头算起,二百一十公里的路程,九千四百多平方公里的覆盖面积,并不属于自己。只有脚下这片土地,才是生活的根基。一层沙,一层泥,这就是祖宗用汗水养育的宝地,“这样的土地种植的番薯胜过人参!”稳村人的目光,在林怀兰这位番薯鼻祖的故事中发光发亮!
稳村人就这么一半靠江,一半靠种番薯,挨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前人后人。“吃番薯只能活命,种番薯的人永远是穷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人都这么认为。番薯是穷人的命根,却永远无法登大雅之堂。是啊,一种粗长粗生的东西,即使披上金装银装,也无法改变自己粗糙的命运。因此,稳村人种出来的番薯不管如何的又大又香,在大家的眼里,再好吃的番薯,也只是一条番薯而已。
靠种番薯出人头地的未来,在稳村的上一代人心中,就好像站在砂堤上眺望的鉴江,上游茫茫,下游更是茫茫。在省级贫困村里头,稳村稳稳地被挂上了贫困村的帽子。这顶穷不溜秋的帽子,稳村人要一直不变地稳穏戴下去吗?老祖宗的话,听还是不听?吃着番薯长大的一代人啊,如今要凭什么去改变单一的农耕生活,到哪里去寻找发财致富的捷径?
“要致富,种番薯!”
湛江市纪委精准扶贫工作组驻进稳村后,组长张宗胜吃了一条稳村番薯,灵感就从这一口异香的番薯里蹦出来!
这可是一条前人走不通的致富路哪!张组长啊,番薯吃久了才知味呢!张组长也是吃番薯长大的,他何曾不知种薯人的苦难和内心!
“稳村的番薯口感好,且营养丰富,绿色生态之王!可惜藏在深闺无人识。要做好推广,用文化包装,三年造一个品牌!带富一条贫困村!”有眼光的引领者,行动跟语言一样,总是掷地有声。稳村的农民,要说种植技术,那肯定是一流水平。不用农药,不靠什么神灵。单凭这一块独一无二的黒砂壤土,外加袓祖辈辈积累的种植经验,无论什么品种的番薯,栽种在稳村的土地上,都能长成葫芦一样,又长又大的、香味独特的、长势喜人的番薯来。
“谁能想到番薯可以卖到五六块钱一斤?”稳村人自己都不敢相信。一亩番薯可以收获四五千斤,按这样的卖价算下来,种植一亩番薯一年可以收入多少钱啊!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稳村人生亦逢时,造化成人之美。种番薯的人,也可以用番薯来建造一幢幢小洋楼,依靠番薯也能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新农村了。“一村一品”,稳村人的逻辑实践了新时代的发展理念!
稳村“番薯经”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湛江市领导,省委领导,甚至国家领导人都特别关注。“番薯神话”其实在稳村并不是什么神话。这一切的神奇皆功归于这一片独特的土地和人文环境。按地质原理,这里是一片冲积平地,咸淡水的交汇地,在很久以前,这里应该是盐碱地。土壤质地以黑砂壤土为主,岁月冲刷堆积而成,土质松软肥沃。番薯这种农作物最怕虫害。如果不用农药种植,加上番薯的生长最贴地气,抗旱能力强,吸收土壤营养迅速,长势快。守着金土银土,不能摆脱贫困,不能发财致富,那是因为没有遇上读懂番薯的人。
来到稳村,闲步在小洋楼林立的大街小巷中,整洁划一的新农村规划,各家各户的庭院里都堆着一袋袋待售的番薯。门外就是一望无垠绿油油五线谱一样笔直和谐的番薯地。一条绿色的生态观光路,绕田环村,让人感叹番薯给这里的村民带来的诸多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我站在一片刚收获后的番薯地跟前,无尽的遐思如鉴江的涨潮,汹涌而至:想起我的童年,想起跟着母亲捡番薯仔的艰难岁月,想起躬耕番薯地的母亲的身影,想起母亲叫我拿番薯藤去喂牛,叫大哥去砍番薯叶煮猪食,吩咐妹妹烧火煮番薯饭的情景,想起母亲洗干净的番薯块盖在锅里,不久便会飘出薯香的无尽诱惑……
“能把番薯的香味吃出来,你的人生才算得上最接地气!”这是母亲常对我讲的一句番薯话。现在回想起来,母亲说的是一段人生哲理。一切美好自有它美好的理由,但有一点不能忘了,用心品味,只有心到,才能真正悟到。
稳村新造的“共享大道”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农村人更亮丽的明天!

作者:邓存波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