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新闻报道

山水橙乡涌起创建生态文明潮

廉江市生态文明村建设纪实

2014-08-28 00:00:00 来源:湛江日报

  初秋时节的橙乡,格外凉爽和惬意。漫步橙乡美丽乡村,“村在山水间,人在画中行”的感觉油然而生:错落有致的崭新洋房,曲径通幽的农民公园,绿树成阴的乡村小道……

  发展生态经济,营造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提高农民素质……近年来,廉江市按照“亮点亮线亮片”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整体推进207国道、325国道、廉坡线、廉安线等生态文明村示范带建设。去年,廉江市投入资金6亿多元,生态文明村建设达标村庄404条,达标率100%;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设338公里,占全年任务的112.7%;启动村保洁工程的村庄2000多条;建成村生活垃圾收集点4362个,其中有防雨功能的1200多个。同时,廉江市今年规划建设206条村庄,各项创建工作正在轰轰烈烈进行中。

  建设篇

  “三结合”开创农村新天地

  廉江市注重在创建理念、创建步骤和创建格局方面坚持“三个结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布局、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抓好“五有五化五规范”建设,努力实现山水、田园、民居、道路、绿化、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整体文明程度。

   1 在创建理念上,注重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文明建设相结合。

  廉江市在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制定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廉江市根据湛江市颁布的考评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了生态文明村建设“五有五化五规范”标准:“五有”即每村有建设规划、有垃圾处理设施、有污水处理设施、有文化楼、有生态小公园。“五化”即饮水安全化、厕所卫生化、住宅楼房化、村道硬底化、经济产业化。“五规范”即规范创建标准、规范市民言行、规范城镇管理、规范禽畜饲养、规范考核奖惩。围绕这些标准,廉江市以整治村容村貌为主抓手,建设无垃圾村庄,每年实现400公里以上的村道硬底化,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廉江市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两手抓,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扶持荔枝、红橙、龙眼、茶叶、蔬菜和农机等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既发挥生态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又通过发展经济为生态文明村建设提供持续、有力的资金保障。其中,和寮镇利用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群众种植油茶籽、良种木薯等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全镇15条行政村中,有13条集体经济超过了3万元,西埇村突破了30万元。

  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廉江市还坚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组织开展“文化惠民大篷车”下乡、“法制下乡”等活动,让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村民思想行为、生活方式、村风民风中去,培养村民节约能源、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文明习惯。

  2 在创建步骤上,注重整体规划与分类指导、示范带动相结合。

  廉江市认真梳理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合理安排工作步骤,推动创建工作开展。

  整体规划。针对廉江农村布局分散,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建设量大面广,涉及方方面面等实际问题,该市制定科学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分期分批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该市还围绕建设“山水廉江、人文廉江”的理念,按照“以点带面,连线成片,逐步覆盖”的思路,统一规划,着力打造廉城至安铺、石城沿运河至鹤地水库至石角、石岭至塘蓬等示范线路,形成东西南北齐头并进的创建格局。

  分类指导。廉江市根据各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现状,结合各村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条件,引导各村因地制宜,探索创建之路——对发展水平较高,前些年已被评本市级以上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是对照新标准,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一段时间努力可有明显变化的,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实施攻坚突破,力争尽快达到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对条件较差、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重点加强扶持,启动内力,从最基础工作做起、从力所能及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

  示范带动。廉江市在各镇培育若干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生态文明村建设全面开展。例如,石城镇以谢茂新村和十字路村作为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塘背、书房岭等十多条生态文明村建设,形成了运河两岸连片生态文明村群;河唇镇以新屋仔村和坑仔唇村为中心,辐射带动莲塘牌村、黄竹山村等多条生态文明村建设,全镇去年有19条村申报湛江首批生态文明村并考核达标。

   3 在创建格局上,注重政府主导与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相结合。

  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民生工程,因此,廉江市广泛动员各种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合力推进创建工作。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各级生态文明村创建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以及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整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移民新村建设、扶贫开发等各种政策资源,还协同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共同建设运河两岸生态休闲观光带,携手广西博白、陆川联合开展“桂粤携手·美丽乡村”活动,力求创建工作成效最大化。结合扶贫开发、移民新村建设等工作,推动创建活动统筹开展。实施“干部回村挂点”,要求全市副科以上干部回村挂点开展创建,并由市创建办做好考评、通报工作,确保创建工作不折不扣落实。

  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通过政策宣传、干部引导等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主人翁精神,避免“上热下冷”的被动局面。目前,廉江市群众参与创建热情很高,主动出谋献策、出钱出力,有的甚至自愿担任义务保洁员,其中,新民镇鸡笼塘村、安铺镇鱼南村、良垌镇下三合村、城南街道春花墩村等都是由群众自发组织创建的典型。

  动员社会参与,组织实施“乡贤反哺”工程,广泛发动外出成功人士为家乡创建工作慷慨解囊,并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的工作局面。例如,石城镇田寮村一名外出经商老板个人捐资48万元,支持家乡创建生态文明村;安铺镇港头村外出成功人士捐资280多万元,确保了家乡生态文明村建设顺利开展。据了解,今年以来,廉江全市投入生态文明村建设资金共3亿多元。

   成果篇

  “五变化”展示农民新生活

  廉江市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为广大农村和世代生活耕作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实惠。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还有村民素质的提升,村里的环境更加生态,村民的行为更加文明。一股文明之风在橙乡大地蔓延,一种全新生活在农村逐步形成。

  变化一 培育了新精神

  廉江市大部分农村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是贫困山区,在创建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广大农民群众没有“等靠要”,而是自立自强,艰苦奋斗,不管是修路,还是搞环境整治,都是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捐资献料、投工投劳,在创建过程中孕育了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

  例如,良垌镇黄坭涌村群众自觉筹资筹劳,建立生活垃圾处理的长效机制;横山镇老洋塘村群众自创“五边地”集体承包、利润分成的模式;部分村庄成立建筑队伍和环卫队伍,从文化楼、村道等村场建设,到日常卫生保洁,村民都自己动手,自力更生。

  变化二 创造了新生活

  “五有五化五规范”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赋予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崭新内涵。各村纷纷建起篮球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公园等文体设施,农民群众学习娱乐、休闲健身、求知益智有了好去处。

  村民们普遍养成了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积极举办文体活动,参加科技文化培训,提高生活质量和情趣。可以说,创建生态文明村不仅改变了农村的外在环境,还促使农民告别了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

  变化三 树立了新风尚

  创建过程中,廉江市各村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卫生知识、环保知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户”等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自觉抵制毒品、远离赌博,在农村进一步形成了家庭和顺、邻里和睦、人人和善的文明新风尚。例如,在安铺镇吉新村,敬老已成为一种好习惯。

   变化四 营造了新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各村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侧重“一规划,两排放”(村场规划,生活垃圾排放,生活污水排放),拆除有碍观瞻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雨污分流、垃圾清运等措施,大力整治农村乱象,极大改变了往日农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目前,开展创建活动的村,家家用上了清洁卫生水,户户门庭整洁,村前村后绿化美化,庭院绿树成阴、花草点缀、环境优美、清风扑面。

   变化五 塑造了新农民

  廉江市坚持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与现代公民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文艺演出、知识竞赛、读书征文、道德评议等多种形式,积极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广大农村营造了讲文明、讲道德的浓厚氛围。还通过组织理论下乡、科技下乡、文艺下乡、卫生下乡,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造就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014-8-28 a11村民自组建筑队修建村道。陈一栋 摄.jpg

  村民自组建筑队修建村道。

2014-8-28 a11统一规划建设的生态文明村。罗斯文 摄.jpg

  统一规划建设的生态文明村。

作者: 文/通讯员 劳春林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