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湛江库 > 新闻报道

湛江 帮扶贫困生需要长效机制

2021-08-06 17:51:16 来源:湛江新闻网

  贫困生救助渠道欠缺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贫困学子顺利迈进了大学校园。如陈华木入学难见报的当天下午,晚报编辑部就接到数十位热心市民的电话,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帮助他。而其中,正在湛江考察的一名深圳企业家,当即决定,向陈华木提供五年大学所有的学费,并表示愿意一直资助他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

  然而记者注意到,经媒体报道后捐助金纷至沓来,而绝大多数没有经媒体报道的贫困生却求助无门。纵观这一事件,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贫困生就能收到数万,甚至更多的捐款,是不是说明了当前的资助渠道不畅?众多的贫困生急需帮助,很多好心人却又不知道去帮助谁,怎么帮助。这恐怕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贫困生向媒体求助后,往往能成为幸运儿,获得资助。然而,湛江的贫困学生人数众多,单靠媒体牵线搭桥,毕竟是杯水车薪。只有让民营企业家彭德权,卖房捐赠百万助学款的陈光保老人等事迹普遍起来,形成一种全社会参与资助的助学体系,方能“大庇寒士俱欢颜”。

  可推广助学基金模式

  去年,彭德权在家乡雷州设立了教育基金会,用以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此举在雷州掀起巨大的涟漪,营造了一股支持教育事业的氛围。不少人纷纷效仿,有的人在村里做,有的人在镇里做,有的人在市里做,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以前,很多人不知道干什么好,现在大家都有了一个追求的目标。”该基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雷州很多人都在做教育基金。“单单可以确定的就有6个基金会,这在雷州有很大的带动性。”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我市先后成立了一批基金会。诸如,吴川林利兄妹捐资100万元成立的“享荣助学扶困基金会”;“吴川助学基金会”等等。

  观察人士认为,在完全靠政府投入显然不可能的情况下,此举无疑是另辟蹊径,对于帮扶贫困生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借鉴和推广。

  “心理扶贫”应当同步

  记者发现,当前社会上对贫困生的帮助主要表现在物质方面,而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扶贫却还不够。

  一些教育人士认为,虽说穷孩子们人穷志不穷,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在作怪,穷孩子的自尊心显得格外的强,同样也格外脆弱,最容易受伤。

  “我们是一个需要给予关心,给予爱护,更应该给予尊重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近日,一个贫困生对记者说,贫困生也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活着,希望社会上给他们应有的自尊,一定程度上自尊就是最好的关心。

  当前,教育部和各高校已经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资助贫困大学生体系,为贫困生圆满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有识人士建议,应当鼓励贫困生通过勤奋学习拿奖学金、勤工俭学等方式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以免在贫困生经济贫困的背后,新的“心理贫困现象”又悄然而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