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
【概况】 2014年,湛江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环境持续优化,PM2.5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市。生态文明区城镇村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完成赤坎水库和南柳河等市区8条河渠截污整治,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签署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环境保护及水污染联防联治协议,整治后的鹤地水库水质达到近五年来最好水平。鉴江中下游纳入全国重点入海河流治理工程。开发区平乐再生水厂等12个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冯村垃圾焚烧发电厂如期推进;吴川生活垃圾处理场建成使用,启动建设廉江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10个工业废水治理减排项目,关停6个重污染结构减排项目。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淘汰“黄标车”2.5万辆,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72台,超额完成淘汰任务。新增纯电动公交车15辆;建成首批市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272个,投放自行车5000辆。复耕复绿违法违规占用土地81.13公顷,完成南三岛千亩防护林、徐闻曲界万亩“热带雨林”首期等生态修复工程,更新造林1.37万公顷。是年,湛江“创卫”通过国家技术评估。
【首批生态文明区城镇村创建工作现场会】 2014年1月8日,湛江市在徐闻召开首批生态文明区城镇村创建现场会。各县(市、区)党委主要领导、创建指挥部分管领导、创建镇党委书记及有关市直部门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期间,参观湛江市区创卫成果及徐闻县城生态设施建设投入使用、县城生态容貌等创建工作,并召开会议进行相互交流,发表创建经验总结,学习各地先进及典型样板,市委书记刘小华、市长王中丙分别在会上讲话,要求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各地首批单位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创建成果。
【生态文明区城镇村设施项目建设】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2014年,湛江市积极推进区域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霞山区、廉江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共3家;河唇镇、下桥镇等10个创建镇均建有生活污水处理池,逐步推行网管排布及设备配套,部分镇已经投入使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再排放,有效防止水源污染,改善城乡水体质量,其中建成并投入使用8家,在建3家;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建成简易污水处理设施,村内有管网或暗渠的排布。村民生活污水经集中处理后,排放灌溉农田或排入河涌,得到回收利用,防止直排河道造成污染,提高水体质量。部分村庄污水靠三级化粪池沉淀排放。至年底,农村建成简易污水处理设施197家,在建34家,靠三级化粪池排放污水的村庄257个。
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设施建设 是年,廉江市建有大型垃圾焚烧厂1家;霞山区及各创建镇建有生活垃圾转运站,完善站内设备,生活垃圾及时处理,逐步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市)处理”运作模式,解决垃圾围城围村、镇区脏乱的状况。大部分村庄建有垃圾收集点,负责村级垃圾收集。有条件的村庄由村民担任专职保洁员,并按月发给固定补贴,或由村民自行清扫保洁。第二批创建单位建有生活垃圾中转站24座,其中建成投入使用22座,动工建设未调试使用2座,农村建有生活垃圾收集点1028个。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是年,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功能区增多,区分明显;市场内地面硬底化、摊位改造、排水道改建等全部升级,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新(改)建的熟食档、小餐饮店经营规范、卫生;市场面积及空间明显扩大,宽敞明亮,周边停车位明显增多;市场管理逐步建立,制度上墙,亮证经营,基本能够改变以往设施陈旧、经营无序、乱脏差面貌,市场形象有所提升,如霞山区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21个;廉江市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个;10个创建镇已完成市场升级改造5个,在改建的农贸市场5个。农村农贸市场建设6个,分别市霞山区绿塘村3个,霞山区霞山村、南山村及廉江市丹兜村各1个。
主要街道硬底化、绿化及亮化建设 是年,新(扩)建区、城、镇街主干道,对人行道、小街小巷等进行修补,实现道路硬底化,消除积水、坑洼、破损、缺失等现象,解决道路拥堵、尘土飞扬等问题。主要街道两旁规划种植绿化树,推行“见空插绿”活动。主次干道、大部分小街巷、农村安装路灯,实现亮化。是年,霞山区改造小街巷80条,主干道“白改黑”6条,绿化共2.5万平方米,亮化全覆盖;廉江市新(改)建主干道9条,绿化面积31.3万平方米;各创建镇新改建主干道8条,农村主干道硬底化共387条。
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建设 是年,加强建设文化广场或休闲运动场地、图书馆、老人活动中心、影剧院等。全市区城镇村创建单位公共设施(包括文化楼、文化广场、绿地休闲公园、篮球场、图书馆等)达890座(所),满足群众日常文化健身活动。
【生态文明区城镇村环境综合整治】 2014年,湛江市加大生态文明区城镇村环境整治力度,改善提升生态环境及秩序。开展“六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拉乱挂、乱贴乱写乱画、乱扔乱吐)整治,在临街、农贸市场周边、购物广场、公共场所、店铺门前等地段划定停车位,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在农贸市场、严管街等入口设置铁栏,严控车辆进入,规范停放秩序。拆除乱搭建及违章户外广告,开展对街道、小街小巷、农贸市场及城中村的乱搭乱挂进行全面清理,对影响环境容貌的搭建物进行拆除。在农村主要整治屋前屋后乱堆放现象,共拆除违章搭建约1.55万宗。实行门前“三包”(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责任制,落实创建单位与本辖区的商铺、小区、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的管理部门等签订责任书,履行门前包秩序(不乱停放、乱堆积、乱张贴、乱摆卖、乱搭挂)、包卫生(不乱扔丢)、包绿化(不损坏树木)的责任。开展对流动摊位,卫生差的餐饮店及摩托车修理店占道经营的治理,多次清理流动摊位,合理划定经营,整治影响容貌环境的乱摆乱卖、卫生脏差的餐饮店,对早餐店、烧烤店、大排档占道经营及摩托车修理店占道经营严加管理,引导入室或在划定区域内经营。开展乱张贴小广告及乱涂写整治行动,对街面、墙体及道路小广告进行清理,设置张贴小广告、喷写广告语专栏,解决“牛皮癣”问题。加大对村庄危房、茅草房的拆除和改造,较好地解决低收入困难户住房问题。加大保洁力度,通过采取增加环卫人数、实行包干责任、增放垃圾箱等措施,巩固环境整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