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必须深入到田间地头,是份“苦力活”,特别对于女性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但在肇庆市供销社流通服务科科长植思华的眼里,服务三农是一份很有幸福感的“美差”。凭着一身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爱农”情怀,植思华为广大农户和涉农企业提供服务,助力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增效、农业现代化。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植思华第五届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对她情系三农、不懈耕耘的事迹予以表彰。
爱三农 勇担当
2002年,植思华进入怀集县质监局工作,负责全县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工作。她经常深入种植基地、食品企业指导,大力推动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在工作过程中,植思华对农业的那份情怀愈发强烈,为此,她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了农业推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从青涩学子到新时代“三农”工作者,植思华把汗水挥洒在乡村田间。“我是农民的后代,我深知做好农业很不容易,我也一直思考如何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希望能尽我所能,帮助农民致富。”就这样,带着对农业的一腔热情,植思华由质监行政执法部门申请调动到市供销社,主动投身服务三农。
摸实情 出实招
端庄大方,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是植思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深入交流之后发现,她更是一位不忘初心,善于学习,作风务实,情系三农的实干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期间,植思华对全市的农产品、农业项目、农业规划等方面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俨然农业“活档案”,这是经常深入“三农”一线积累下来的本领。
“服务三农必须摸实情、出实招。当前三农工作最突出的短板仍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农民缺乏主人翁精神,农民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要满足农民所需、政府所望,补足三农工作的短板,必须解决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关键要素,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植思华充分发挥在质量品牌建设、标准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丰富基层经验,结合供销社独特优势,开展具有肇庆特色的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流通服务、信息服务等切实可行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一般农民贷款超过8万元就要担保人,这次植科长帮助我通过肇庆供销e贷的金融服务,不用担保,仅通过信用,就贷款了9万多元,为我及时解决了种植的资金困难。”怀集县沙糖桔种植户徐文杰高兴地说。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植思华帮助农户申请信用贷款500多万元,服务面积10万多亩。同时借助各镇村供销社服务中心为贷款农户提供农机农资农技等全链条服务。
乡村要振兴关键还是要靠人。植思华还积极促进设立无人机农民飞手培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等。目前已培训无人机飞手23人,植保服务面积3万多亩。
“为了让村民理解、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植科长经常在村里开动员大会。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青年也愿意回来。我们都很感谢她在这里的付出。”怀集县大岗镇浪美村村干部孔桥红告诉记者。
敢创新 能成事
植思华敢于创新,通过新技术、新渠道、新思路,引进国内的农业龙头企业,联手打造我市现代农业新模式。植思华经常积极主动跑出去招商引资,在她的牵线搭桥下,已成功引进京东集团农业部、深圳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土流网、广东中标品牌研究院、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等企业,在肇庆共建智慧农业、设立土地交易中心、打造助农电商产业园等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植思华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农业推广秘籍”,总能让感觉遥不可及的现代农业新模式接地气地落地见成效。植思华说:“把国内农业龙头企业引进来了,如何把高大上的现代农业模式向农企推广是个大学问。我甘愿作他们的转换器,首先自己潜心研究新业态,然后通过通俗的语言和农企沟通,为他们架起一座桥梁。”目前她已成功助力建设了怀集县高山青智慧茶园、德庆贡柑智慧种苗园、四会智慧龙虾园,预计今年年底推动全市建成10家智慧农场。
植思华先后还获得肇庆市质监系统先进工作者、肇庆市“三打”专项行动先进个人、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积极贡献个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