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肇庆库 > 典型人物

扶贫字典里没“困难”二字—— 记怀集县蓝钟镇佛甘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少兵

2017-04-21 17:45:36 来源:西江日报

  怀集县蓝钟镇佛甘村是蓝钟镇唯一省级贫困村。2016年4月,金叶集团的扶贫驻村干部黄少兵,一位退伍的侦察兵,来到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他以军人的魄力走进贫困户家里,为大家谋划奔小康的蓝图。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有的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注释。

  修桥富民,丰富村民文娱生活

  来到佛甘村,摆在黄少兵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村中的交通大动脉佛甘二桥,又称“佛仔桥”,早已成为危桥,群众出行经常担惊受怕。

  要想富先修路修桥。黄少兵认识到,不重建佛甘二桥,村民难富起来。“村里的蔬果都要从这里运出去,农资也要从这里运进来。”桥梁重建需150万元左右,黄少兵跑到怀集县交通局,和有关部门协商沟通,争取到这些部门的资助。同时,他还向爱心组织寻求募捐。

  当时,佛甘二桥筹建委员会打算让村民募捐,对此,黄少兵有些顾虑,村民是否愿意?出乎意料的是,当佛甘二桥筹建委员会发出倡议书后,村民十分积极,无论多寡都解囊相助。几位远在佛山打工的村民听闻佛仔桥要重建时,虽然觉得打工收入不多,但还是捐了一万多元。

  黄少兵向记者透露,桥梁重建资金陆续到位,佛甘二桥将在近期动工重建。“村民出行再不用绕远路,我相信村里经济也会随之‘活’起来。”

  交通硬件改善的同时,文化建设也不能落后。佛甘村的村民平时比较少文化活动,村中的文化广场也是路面不整,一到下雨天就坑坑洼洼。黄少兵和同事马上筹集了资金,对佛甘村公共文化广场进行硬底化施工,并装上照明设备。

  现在,村民吃完晚饭就到广场散散步,跳跳广场舞,或者练习舞狮子。“经济发展了,我们也要引导村民精神文明积极向上。”黄少兵说。

  细化扶贫一户一策

  佛甘村共有38户贫困户。每户情况不同,怎样才能做到精准扶贫?

  黄少兵和扶贫工作组的同事们对佛甘村的贫困户一户户地走访,进行“一户一法,一户一策”的针对性帮扶。部分五保户以及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黄少兵定期联系爱心机构为他们送温暖。一些可以自力更生的贫困户,黄少兵则为他们联系了企业,让他们走出去,通过务工方式来脱贫。对这些贫困户年幼的子女则进行“教育扶贫”,给他们共发放助学资金1万元。

  黄少兵每次走到村里,看到贫困户喂猪、喂鸭、喂鸡,他总会问:“大哥、大婶,上次的饲料喂完了吗?如果喂完了,可以拿农资卡去领取。”在今年的春耕时节,该村14户贫困户都领到了2000元农资卡,他们可凭卡领取肥料、种子等农资产品。

  急群众所急,让贫困户安心生活

  冬天,大山里的佛甘村气温相对较低。2016年12月,黄少兵走访贫困户,发现很多贫困户连过冬御寒的棉被也舍不得买,家里的几个孩子挤在一起盖一张棉被。“这让我很心酸。扶贫就是要帮群众解决困难,让他们在冬天感到温暖。”

  黄少兵马上联系了爱心协会,在去年12月11日组织了“这个冬天不太冷”爱心活动,为贫困户送去棉被等过冬御寒物资。

  村中的贫困户甘进秀属无劳动力的重度残疾低保户,家里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女儿。15岁的大女儿因为看到家庭困难,萌生了不再上学的想法。黄少兵了解后,马上到甘进秀家中劝说。那天正下着雨,黄少兵来到甘进秀家中时,看到房屋破烂不堪,做饭的地方还漏水。于是他马上和甘进秀说:“请放心,我们一定会为你们建起新房子,解决你家大女儿的学费问题。”

  随后,黄少兵和同事帮甘进秀筹资2万多元,建造了一层35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房子。“不让贫困户住得安全、生活安心,劳动脱贫也就无从谈起。”黄少兵说道。


作者:严炯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