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张家来是扶贫队伍中的一名普通干部,驻村一年多的他逐渐少了些许都市人的讲究,平添了几分质朴。村民们都笑称,农业干部来了村里,天天田间地头走家串户了解情况,把自己晒成了“农民”。
●深入了解民情排解民忧
张家来所在的单位肇庆市农业局对口帮扶的是德庆县莫村镇下辖的七条村庄。为了摸清扶贫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张家来在村委的引导下,挨家逐户做好调查研究。贫困户在务农和生活中的困难、对扶贫工作的建议,他认真倾听一一记录,并整理成文。这些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成为帮扶小组制定具体帮扶措施的直接依据。
“我们手头上需要帮扶的一般贫困户有94户,低保贫困户49户,五保户贫困105户,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逐一走访了解农户的家庭情况,是我们针对性帮扶的必要条件。”对于这些数据,张家来如数家珍。经过一轮深入的走访,扶贫工作小组对帮扶村的农户现状有了充分了解,同时也制定了脱贫策略:对于有劳动力的困难户家庭,扶贫小组将为其提供创收就业的机会;对于家中只有老弱病残的困难户,扶贫小组则积极为其争取政策兜底,将其纳入低保和五保,确保能改善和保障其基本的生活。
●将改善人居环境落到实处
一间泥砖屋,四面墙壁有些泥土已掉落,墙面坑坑洼洼,屋里没有窗户,从门口射进来的阳光成了屋里唯一的光源,这就是村里很多贫困户的家。帮助村民改善居住环境,成为张家来最大的心事,“有时候走进村民的家,整间房都是黑乎乎的,不认真看,甚至找不到人在哪里。卫生条件也特别恶劣,一些村民的家里摆满了东西,夸张一点说,你走进去连脚都没地方放。”
为了让危房改造项目惠及更多村民,张家来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其中包括完善村民住房信息、说服村民推倒泥砖房、自己有能力自己建,自己没有能力的找亲戚朋友帮助建,再不行就政府找人借资帮建好等多种方式,争取给贫困户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从关心生活细枝末节到耐心讲解政府的扶贫方案和政策,张家来以过细的工作,赢得了贫困户的信赖。去年,扶贫村17户贫困户盖起了新房子,剩下的100多户将在今年陆续改造完成,“一户也不落下。”
●千方百计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虽然驻村扶贫只有一年多,张家来在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上却已经想了不少办法。“在扶贫技术、政策上多引导,让贫困户成为劳动能手,鼓励贫困户脱贫的信心,让他们有穷则思变的精气神。”
据介绍,帮扶小组经过考察,考虑在扶贫村推广金针菇种植。“我们和域外的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金针菇的销路没有问题。因为是大棚种植,并不需要花费太多人力,参与的农户不仅能顾及家里的农活,还能实现在家门口的就业。”目前,由于土地问题,金针菇种植项目还没有如期推进,不过,张家来表示,即使不能大面积产业化种植,农户依然可以通过学习技术自己种植,也能成为家庭收入的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市农业局领导通过实地考察后,最终拟定以双楼村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打造出以油菜花海、茶花花海、家禽养殖等为主的生态旅游风貌,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也能开发生态旅游业,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
对于部分不愿参与帮扶项目的村民,张家来多次入户宣传、劝导。这样一个腼腆憨厚的汉子,用他无比的耐心和真心为贫困户着想的诚意,打动了村民,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参与到帮扶项目当中,在脱贫致富这条道路上,我们看到了干部和村民并肩作战的坚定,也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