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流传在民间、甘甜清凉的竹芯茶,几经转变,谁也不曾料到,它会因为一个女孩而扬名于外。从乡村到城市、从祖辈到后辈、从茶叶到茶包,不变的是,一份对于家乡土地恩赐的感激,一份传承家乡文化的赤诚之心。
这个女孩名叫程惠,她因为对广宁家乡竹芯茶情有独钟,便自主创业建立竹芯茶品牌。今年,她还获得“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萌芽
家庭熏陶欲挖掘竹子价值
“靠山吃山,围着竹子下功夫准没错。”这是童年时代程惠从父亲嘴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从父母亲一代开始,竹机械产业的营利支撑着家庭的开支,竹筷子、竹签、香骨等更是程惠少年时代耳熟能详的竹制品。
17岁那一年,一次“走村”,让程惠备受触动。“那时候,很多老人习惯上山砍竹子,然后扎成一捆一捆,吃力地拖下山,一直拖到几百米外的收购站。”程惠心中明白,如此辛苦的劳作,却也挣不了多少钱,“既然我们有这么好的资源,为何不好好利用?深挖竹子价值,才能提高农户收入。”
创业
自创品牌传承家乡味道
2011年,程惠因为心中的那份竹芯茶情怀,开始查阅相关文献和了解口口相传的经验,“《本草纲目》一书中有记载竹叶的功效。不但如此,从小就喝竹芯茶的广宁人对其功效也都口口相传。这么好的绿色健康食品,怎么能只在当地销售呢!”
树立品牌效应与品牌认知度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为了占领当地的市场份额,程惠亲力亲为,逐间商店进行推销。送货时,从县城到公司,5公里路途,程惠一天要跑四趟。然而,如此生硬的推广手段,效果不尽如人意,“速度慢、覆盖面少、销量低,如果不改变营销方式将举步维艰。”
经过对市场情况的仔细分析,程惠发现,线上销售渠道或许大有可为。随后,改包装、换新貌,竹芯茶开始出现在各大网络购物平台的首页。2016年,竹芯茶在淘宝众筹正式上线,上线20天,便筹得30万元,成绩喜人。
转折
遭遇滞销险放弃
销售额上涨,采购量也随之升高。许多原本待在家里的老农户也开始纷纷加入采摘竹芯的队伍,挣点零钱帮补家庭开支。“看到农村剩余的老年劳动力也可发挥余热,实现自我劳动价值,才感到竹芯茶品牌一定要做好,才能继续增加他们的收入。”程惠认为,肩负起家乡的建设,发扬竹产业文化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凡事总有颠簸。2012年,程惠的竹芯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此,她特意在2013年大量压货,收购了价值100多万元的原料,“谁知2013年市场出现断崖式下滑,大量积压的库存几乎让我踹不过气。”
程惠深知,一旦放弃,且不论生意失败,周边乡镇采摘农户的收益将受到影响。调整心情,重新出发,她再次审视市场,以养生、健康、绿色为竹芯茶的卖点,重新推出市场。
未来
以“混搭”开发新产品
采摘竹芯茶只在每年4月进行,采摘期只有一个月。期限内,每天清晨6点,采摘户便开始上山寻找青皮竹,选取竹叶中最幼嫩的竹芯。随后,经过分切形式进行优劣筛选,入炉烘干,再挑选,最后打包装。
但在流入市面之前,必须经过检验员检查,而担任检验员的便是程惠。“要检查是否有农药残留以及水分含量等,及格才能销售。”
记者在生产厂外看到,一名员工正在用火炉炒茶,经翻炒后,竹芯茶变得柔软且干爽。“这是我们试验搭配用的茶叶,新产品将在今年5月推出。”程惠介绍,日后的竹芯茶将结合杞子、罗汉果等药材推出“拼配类茶叶”,多元素的产品才能更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