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肇庆库 > 典型人物

十余载风雨扶贫路 情系农村心为民—— 记西江日报社驻封开县罗董镇五星村第一书记林伟祥

2017-03-02 11:04:07 来源:西江日报

  山村的天空湛蓝而宁静,山村的空气清新而宜人,山村的人们淳朴而直率,这就是西江日报社驻封开县罗董镇五星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林伟祥眼中的山村。源于深深的农村情结及要拉农村贫困群众一把的执着,林伟祥从2005年就毅然走上了在许多人看来并不好走且并不愿意走的扶贫道路,背着雷锋包、拿着民情表、踩着春耕泥,在农村挥洒青春与汗水,如此一晃就是十多个寒暑。在他与“战友”的共同帮扶下,不少贫困群众提高了“自我造血”功能,生活也渐渐走出了物质和精神的贫困,这也许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从农村来回到农村去

  扶贫路源于农村情结

  “我是高要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现在驻扎在基层农村工作和生活,也算是从农村来回到农村去吧。”当记者问及为何决定下乡驻村,林伟祥的回答就如他的人一样朴实。

  1984年,正处青春年华的林伟祥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也许就从那时开始,让他有了比常人更高的思想觉悟;1995年,历经十载军旅生活的林伟祥转业回到西江日报电脑印刷中心工作,直到2005年7月,因工作需要,受报社委派来到了偏远山区封开县莲都镇云塘村,参加广东省“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那里的绿水青山,那里崎岖难行的山道,那里淳朴的村民群众,还有那里贫困群众过着艰难的生活,让林伟祥回想起儿时农村生活的艰辛,也萌发了扶贫帮困的想法,他希望通过党和政府对农村的好政策,改善村民交通出行,改变落后思维方式,增强市场意识,拓宽发展思路,增加家庭收入。怀揣着美好的祈愿,林伟祥开启了长达十多年的驻村工作和生活。

  做实事重实效

  坚定意志战胜困难

  扶贫工作是一项国家的重大民生工程,尤其是当下正在开展的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需要高度统筹,各方配合。因此,在林伟祥看来,撸起袖子、扑下身子为群众做实事,让贫困村民早日脱离贫困,是第一书记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而言,是要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利用封开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对外拓展市场,实施能人带动,绿色发展。

  诚然,尽管驻村干部意志坚定,但封开县作为肇庆市任务繁重的扶贫山区县,而罗董镇五星村又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省级相对贫困村,因此在现实的扶贫工作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过程中,我们不时会感到责任重大,任务繁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源不足、力量有限,尽管如此,困难还是得想办法一个一个解决,山不转水转,困难不转人转。”林伟祥如是称。

  扶贫先扶志

  志坚才能实现“自我造血”

  逾十年的扶贫生活,让林伟祥意识到“扶贫先扶志,志坚则人不穷”。贫困户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如家庭成员身残体弱,或老少人口多,或遭受重大疾病等,形成了劳动力不足,难于生产发展,收入渠道狭窄等;但有相当一部分的贫困户是因为“志短而人穷”,缺乏内生动力,“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罗董镇五星村,有一户叫陈子林的贫困户,户主65岁,和一个30多岁的残疾女儿相依为命,家境十分困难,生活缺乏斗志,不愿生产发展。对此,林伟祥与中山市南朗镇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和村委干部一起,深入了解情况并开展帮扶,重燃他对生活的信心,通过帮扶发展杏花鸡养殖项目和对他承包的2亩鱼塘进行改造建设,加大投入并科学养殖,促使陈子林去年增加家庭收入7000多元,2016年的家庭人均收入比2015年翻了一番,达到了6826元。除了收入增加外,还提高了他的集体观念和奉献意识,去年下半年,罗董镇五星村和驻村工作队计划在陈子林所在的自然村罗朝村开展文明卫生村建设,需要全体村民积极参与,投劳捐资,贡献用地,陈子林热情参与,积极投工,还主动将个人的几间牛栏清拆,并无偿贡献给集体作公共用地。今年二月上旬,省扶贫办主任梁健到五星村调研时来到陈子林家中,对他良好的精神面貌、有效增收脱贫以及积极热心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结合实际整合资源

  让贫困村户搭上互联网快车

  让困难群众生活改善、精神富足,是林伟祥工作最大的动力;他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同时也对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了然于心。

  林伟祥表示,近期是要在前一阶段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合各帮扶村和贫困户的实际,开展项目帮扶,以合作社发展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开展绿色种养,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同时,促进“互联网+精准扶贫”平台建设,畅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达到加快特色农产品发展以及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的目的。

  这就是封开县罗董镇五星村驻村第一书记林伟祥,一个爱上“穷山沟”,情系贫困村、户的驻村干部。十余载扶贫路,曾经有过彷徨、有过动摇、有过无助,但经过千锤百炼,如今的扶贫路他走得越发坚定而从容。他用最平凡的行动帮助弱者走出物质和精神的贫困,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同时,他也希望将爱心的接力棒传递到更多人的手中,给社会带去更多光和热。


作者:林间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