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杰(左一)与同事分析变电站布点情况。 西江日报记者 吴威豪 摄
梁世杰是南方电网广东肇庆广宁供电局计划建设部主任。今年40岁的他与改革开放同龄。1999年进入供电部门工作后,梁世杰一直奋斗在一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他经历并见证着肇庆市电网事业发展的巨大变化。
梁世杰回忆,他入行时刚好遇上国家“农电两改一同价”的好政策。
据了解,农电改革前,多种供电体制并存,有各级政府,也有私人。电线质量参差不齐,以光身线和麻皮线为主,电损大、隐患大;电费价格不一,每度电0.5元至2元不等。
“当时,我们供电局的电线只是拉到某个村的小变电站,转出380伏或220伏电压后,由当地电工拉线至各用户,由其管理和收费,赚差价。这无疑让群众花费更多的电费。”梁世杰说。
经过一番努力,农电改革成效显著。政府取缔了私人承包管电和镇及以下各级趸售,供电所实行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五统一”,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电量、电价、电费“三公开”。据统计,1999年底比1998年底,农村用户平均电价每度下降了0.45元,全市全年因电价下降共减轻农民负担2700多万元,农村生活用电量一年增加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2%。
农电改革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特别是机电、建材的发展,有效拉动了内需。电网改造需要大量的电线、电线杆、变压器、电度表等,这也带动了市内众多电线厂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如冰箱、空调、洗衣机、电磁炉等过去“高大上”的电器,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这必然需要更多的电能。
“记得在2008年至2010年,每逢重大节日的吃饭时段,广宁部分区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电压不够的情况。”梁世杰分析,以前供电半径大,输电线径小。吃饭时段,大家都开着空调,有的家庭还吃火锅,电能增加,让有些区域的电压不稳定,甚至出现跳闸。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部署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的电网升级改造,让供电能力增强。2012年至2017年,广宁电网建设投资共4.3亿元,用于建设变电站、改善输电线、更换智能电表等。“只有增加变电站布点,才能缩短输电半径,进而保障电压稳定。对于工业园区的用电需求,我们还专门设计输电线路,确保电压稳定。”梁世杰指着广宁电网地理接线图说,目前广宁电网共有11座变电站,其中在2017年增设了2座,基本能够满足广宁用电需求。
梁世杰认为,如今,各地工业园区不断涌现、群众回乡创业日趋增多、扶贫建设项目热火朝天,这些都需要电能的支撑,需要建设环网供电系统,使得相邻变电站的电能相互补充,确保供电电压稳定。还需要增设多个自动化开关,当某个区域发生用电故障时,该处的自动化开关会自动隔离,不影响其他区域的正常用电。
“改革开放40年,电力事业发展进步巨大。电网越完善电能越好用,自动化抄表智能化调度,客户查询便捷缴费灵活。作为用户,我在享用中;作为职工,我继续努力,希望有一天,电能像空气一样,随时随地可以享用。”梁世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