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这将是一片沉甸甸的红米稻,村民的收入将成倍增加。”站在广宁县宾亨镇妙村田埂上,市府办人事科科长、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白成彪指着眼前的一片稻田,满怀豪情地对记者说。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在新形势脱贫攻坚工作中,妙村是市府办挂钩帮扶村,全村6100多人,1450户农户,其中有贫困户133户318人。2016年4月,白成彪主动请缨到妙村从事精准扶贫工作,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两年来,白成彪和同事殚精竭虑,从精神层面到实践操作方面积极探索,打出一套组合拳,帮助妙村贫困户稳步提高收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抓精准脱贫先抓精神脱贫
“‘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主要内因是贫困群众自身条件差,思想落后闭塞,缺乏一种向上向善的精神。”白成彪说,初来妙村时发现贫困户存在一种“我是穷人我怕谁”的思想,“要脱贫必须先改变他们的思想。”
白成彪和队友从“精神脱贫”入手,走门串户,和村民打成一片,说心里话,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想法,引导他们树立勤奋劳动、早脱贫早致富的思想和信心。
经过近2年的真情相处,贫困户都成了工作组的朋友。“只要真心付出,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他们就会把我们当知心人。”白成彪感慨道。
“三结合”助贫困户稳定增收
妙村是宾亨镇唯一一条省重点贫困村。扶贫工作组刚到时,发现该村无企业投资意向、无产业发展链条、无传统特色农业品牌。
困难面前白成彪没有退缩,而是以强烈的政治担当,精心组织推进脱贫工作。经过精准调查,扶贫工作组以劳力多少为标准,把贫困户分成劳力缺失和劳力富余两类。针对劳力缺失的贫困户,落实三个100%:210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政策性兜底保障;79户危房改造、贫困户孩子读书教育生活费补助、贫困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全部落实;每年的中秋、国庆和春节期间,给所有的贫困户送上节日的慰问和祝福。
对于劳力富余的贫困户,白成彪和扶贫工作组采取项目投资长短结合、帮扶产业发展集散结合、劳务输出远近结合“三结合”方式,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走上致富路。白成彪介绍,目前,妙村长线投资项目主要有:参与县统筹的水电站发电项目,人均投入2900元,2018年1月起产生收益,每人每月收入约24元;工业园通用厂房项目,人均投入3600元,2017年9月起产生收益,每人每月收入约30元;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利用镇府大院和中小学校可利用区域面积大、用电量多等特点,采用自用+余电上网的建设模式,从2017年6月开始,分两期开发近10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回报率达到12%以上。短线投资主要是针对有发展传统养殖业意愿的,发动贫困户养鲁西黄牛、清远麻鸡、鹅、杂仔猪、黑山羊、蜜蜂等,通过种养帮扶项目的落实,贫困户增收明显。
对于妙村扶贫工作,白成彪胸有成竹,因为手头握有发展集散相结合的帮扶产业。妙村有1400多亩的连片平坦的农田,土质优良,排灌设施便利。白成彪看到妙村这一优势,力促妙村村民改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红米。今年初,妙村通过“公司+农户+能人”的运作模式,开始逐步打造千亩绿色生态水稻种植区,作为扶贫重点产业。“在妙村,只要愿意种红米、黑米,我们都免费提供种子、有机化肥、农药、农具器械等物资,鼓励他们在自己的责任田大规模种植特色水稻。”白成彪告诉记者,经初步统计,目前有35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种植红米,面积200多亩。
要改变农村贫困户现状,就要着眼于土地,充分利用好土地。2017年初,白成彪在妙村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租用连片耕地45亩,建设特色农业生态园。目前,妙村特色农业生态园分为两个种植功能区:17亩为野菜示范基地,种植红秋葵、血通菜等;28亩为优质水果基地,主要种植百香果等。白成彪挑选了12户贫困户负责日常的劳作和管理,利益按投入分配,但对贫困户有所倾斜。
此外,白成彪和扶贫工作组成员还大力推动广东新南药生态农业生产园项目落地。2017年,宾亨镇成功引入广东新南药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拟投资上亿元,在妙村高坑水库旁建设广宁首个南药产业园。“该项目计划集中示范性种植2000多亩南药,村民和贫困户可直接参与日常劳作。同时,在示范性基地的引领带动下,可发动村民自行分散种植,由企业全部负责回收和加工销售,全面带动村民勤劳脱贫致富。”白成彪向记者介绍,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了广宁县的审核批准,正作为宾亨镇的大产业项目有序推进中。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白成彪和扶贫工作组着眼于现实,支持贫困户走“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之路,举荐年富力强人员外出转移就业、动员留守人员就近就业,实现劳务输出远近结合。白成彪和工作组成员又引入能人到妙村投资,规模种植砂糖柑、特色野菜、皇竹草、百香果等,并尽可能介绍留守贫困人口到种植基地劳作,尽可能做到“足不出户”便能增加家庭务工收入。如中村的砂糖桔基地,安排了10户24人进园务工,目前劳务收入可观。
对于部分年纪较大的贫困人员,工作组支持全自动型香骨机、多功能耙田机等,使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或者安置他们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如在垃圾收集、林业管理等。两年来,白成彪和扶贫工作组一户一策不落一户、一人一法不漏一人,想尽一切办法帮扶贫困户。
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妙村人口多、地域广,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村容村貌有待改善。白成彪和扶贫工作组成员积极参与妙村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妙村已全部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和编制规划工作,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现阶段正在进行重点路线施工设计。目前已动工建设的自然村18条,正在动工的自然村10条,未动工的自然村5条;达到卫生村创建标准的自然村3条,已实现雨污分流的自然村14条,正在建设的有14条。
白成彪告诉记者,市府办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通过社会募集和单位自筹等方式,积极动员社会可利用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妙村新农村建设。目前,共投入建设资助资金超120万元,完了成10多项建设项目,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