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肇庆库 > 广宁县库 > 新闻报道

广宁这位老婆婆坚守竹编65年,知“竹”常乐!

2021-06-15 11:51:55 来源:广宁县融媒体中心


2019年8月19日,广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同广东财经大学专家学者开展广宁竹编田野调查工作,深度挖掘和整理广宁民间传统手工竹篾编织工艺文化,来自宾亨镇永泰村的78岁的彩饰竹编技艺自然传承人卢水仙婆婆的彩饰竹编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图片


78岁的卢水仙婆婆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性格开朗。在绥江河畔的罗锅老街竹林边,卢婆婆现场展示了她所擅长的彩饰文字竹扇工艺,每一条竹篾和每一个竹篾编织成的字都凝聚了卢水仙婆婆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她13岁开始学习用广宁青皮竹竹篾手工编织文字竹扇,最初来自母亲的传授和后来自己的摸索学习成就了她这门竹编好手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彩饰竹编技艺自然传承人  卢水仙

 我从1953年开始学竹编,那时在读小学,只有十三岁,我是靠自学的竹编手艺,我去借同学的竹扇回来,自己观察学习,我慢慢地一条一条地数竹篾,数着就编会了一些文字。


广宁是竹子之乡。改革开放前在农村,家家户户离不开竹制生活用品,这也使得卢婆婆与竹编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用彩色竹篾把家训和美好的祝愿以文字形式编织在竹扇上,分别传赠给儿子、儿媳妇、孙子,让他们时刻铭记要家庭和睦,与人为善等做人的道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彩饰竹编技艺自然传承人  卢水仙:现在比较擅长(编)织竹扇子,有谁喜欢的,叫我帮忙(编)织,我就(编)织好送给她,(渐渐就)形成了我的一种爱好。我给那些当了太公太婆的老人家织健康长寿(文饰),一大家子人的就送家和万事兴(文饰),做生意的就送生意兴隆(文饰),我的孙子上大学了,我就把忠孝仁爱礼仪和平织到扇子上教育他。


图片

卢水仙的妹妹:我大姐编织的竹扇全部都是送人的,谁的身份适合什么就(编)织什么送给他,我觉得我大姐的竹编手艺真的很高,(编)织得很漂亮。



竹扇曾经是一种广宁民众最为熟悉的家居日常生活用品。广宁乡村童谣就有提到:竹扇好清风,时时在手中;冬日不相见,夏日又相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电风扇普遍使用,现在县城里家庭使用竹扇逐渐减少,而在竹海、罗锅老街等景区,昔日竹扇成为了旅游文创纪念品。


图片


广东财经大学乡村非遗研究学者  林强

广宁竹编,在中国的竹文化历史上是非常悠久的,在2000多年前,广宁已经有竹编的存在。广宁的竹编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个就是素饰竹编,另一个就叫做彩饰竹编,所谓的素饰竹编,它就是用比较单一颜色的蔑条来编织一些日常生活生产用的一些器具,它是比较质朴没有装饰的;而彩饰竹编是用两种以上颜色的竹蔑来进行编织,并且是以文字、图案等作为一个文饰来编织一些日常用品,工艺比较精致。


图片


竹扇作为旅游的文创品,既是竹编的一个新的出路,也是对广宁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方式。


图片


广东财经大学乡村非遗研究学者  林强

我们可以看到卢婆婆做的竹编式样非常精美,它完全可以开发成一些比较适合于现代生活的文化创意用品,对我们广宁开发旅游,特别是竹乡的旅游,它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


图片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