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文广旅体局获悉,元旦假期肇庆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1日至3日,全市共接待游客50.7万人次,预计旅游收入1.01亿元,全市平均开房率超五成。其中,红色旅游受追捧,乡村旅游持续升温。(1月4日《西江日报》)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不少市民在假期放弃远游,选择乡村游、近郊游,走进周边乡村景区,感受田野清风和泥土芬芳,尽情享受田园美景和农家乐趣,乡村游日益成为假期更多市民游客的首选。据报道,元旦假期,到高要农庄摘草莓、赏黄金菊,到四会、德庆采摘柑桔等,成为不少家庭亲子游选择;去年国庆中秋假期,广宁县结合丰富红色遗迹(址)、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等红色资源,积极打造上林村、江美村、社岗村、红旗村等一批红色文化村,大力发展竹乡红色之旅,乡村旅游大放异彩。分析来看,这些地方之所以成为乡村游的“新宠”,其成功之处在于立足当地特色、农旅融合、顺应了不同游客需求。
乡村旅游持续火热,也给我们带来一种启示,乡村游不只是满足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而要在“创意”二字上下功夫,以避免急功近利、“千村一面”同质化现象。
首先,要推出特色文旅活动,满足广大游客多元化需求。可以创新性运用生态、历史旅游资源,将民俗与时尚休闲业态相结合,以旅游+互动、休闲+游乐、研学+体验为吸引力,推出主题项目活动,引入农耕文化创意业态,融入多种文娱形式,给游客带来惊喜和欢乐。比如,广东博罗县“禾肚里”就主打二十四节气农耕主题,不但有成片稻田、栈道、亲子农耕体验区,还有稻田春耕春播体验日、稻田窑鸡DIY、乡村露天电影、鸡尾酒吧、陶艺吧等,因而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吸引众多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游客。
其次,乡村游不能光是春、秋两季,应该增加一些看点和玩点,让一年四季都有耍头。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游的短板在于一热一冷,解决好夏季和冬季耍什么的问题,就能让乡村游持续火热。但如何让夏季既可观景又能纳凉,让冬天也有花可赏?在乡村游火爆的背后,我们仍需多些“冷”思考,其中“创意”必不可少。
走生态路、打文旅牌,将“创意”融入全过程,不贪大求洋,不死搬硬套,在依山借水、突出生态、拥抱自然、因地制宜、注重细节上下功夫。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不断厚植乡村游高颜值、美丽经济高质量,激活乡村文化旅游新活力,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引客来,还要留住客。在推进乡村旅游中,立足山水乡愁、风情乡愁、生态乡愁,深入挖掘民风民俗等乡土文化,在“创意”中保留并放大山水、农耕的味道,引领游客开启与自然相拥的慢游方式,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重拾乡愁,寻回逝去的记忆,感知原汁原味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乡愁和情怀,呈现处处是景、移步异景的秀美画卷。以“创意”为灵魂,把发展文旅经济与高水平巩固脱贫成效相结合、把发展文旅经济与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相结合,必将推进肇庆文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