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作为肇庆市农业大县,蔬菜种植规模大,有粤港澳菜篮子之称。2019年,怀集县蔬菜产业园获批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近年来,怀集县抢抓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机遇,深入实施肇庆市现代农业发展“611”工程,走出了一条蔬菜种植标准化的道路,已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2021年1月26日《西江日报》)
既注重标准化种植管理,确保健康安全的蔬菜走上千家万户餐桌,又注重各种蔬菜精深加工,让人们吃上不同工艺的蔬菜产品,还注重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的精准对接,怀集目前的绿色蔬菜产业可谓风生水起。毫无疑问,这种全产业链体系有助于完成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供给任务,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怀集乃至肇庆全市绿色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当地农业增效,给地方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因此,该“怀集模式”既值得深入探索实践,更值得广泛推广复制。
事实上,不只蔬菜种植可以搞一二三产业精准对接的全产业链体系,农业生产中的很多领域、很多方面都可以搞多产融合的发展模式,比如发展渔业和畜牧,同样可以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等。一旦如此,产业就可以进一步搞活,就可以获得更大收益。换言之,发展农业生产,我们就该向全产业链体系要效益。
长期以来,农民增收难、农业增效难是很多地方回避不了的话题,增收难、增效难既有区位、资源等先天条件不足的原因,同样也有思想保守、能力不足等后天因素。但无论哪种原因,几乎都与农业产业链不长,增收渠道不畅有关。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无论是何种农业生产,只要产业链拉得足够长、衍生品足够多,都能找到增加收益的突破口。也就是说,以往不少地方往往是守着“金疙瘩”受穷的。而我们要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体系,其实就是要尽力摆脱这种局面。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产业链越长,聚集的生产要素越多、生产因素越活跃、增加收益的可能越大。就像怀集的绿色蔬菜产业体系,如果仅限于“种菜+卖菜”的粗放经营模式的话,很难有现在的可喜局面。而全产业链体系下的绿色蔬菜产业则不同了,既融入了工业元素,也融入服务元素,让与之相关的各生产要素都活跃起来,小产业因此成长为“大块头”,其在增加农民收入、安置劳动力就业、擦亮地方产业名片等方面的作用可想而知。希望各地能受此启发,探索出更多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体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