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何灿开是四会市罗源镇红旗村委会乌石岗村人,退休前任四会市林业局地豆镇林业站站长,2015年退休回家后,本来可以诸事不管安享退休生活,但他在镇、村干部的动员下,积极发挥余热,主动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建设美丽家乡。在他的努力下,乌石岗村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村容村貌就大为改观,农业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成为了罗源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村民的认可和赞赏。大家都说,开叔是一个“退而不休的老党员,一个全心全意为家乡建设的理事长”。
乌石岗村全景。(来源:广东省乡村摄影协会供图)
1954年出生的何灿开是一名中共党员,几十年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农村水利和林业事业, 2015年他从四会市林业局地豆镇林业站站长的岗位上退休回家。2017年,罗源镇被遴选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点,全面铺开新农村建设,何灿开被村民选为乌石岗村村长和新农村建设理事长后,全身心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短短时间,团结带领村民迅速顺利开展“三清三拆”,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自己的汗水为村民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乌石岗村的驿站。(来源:广东省乡村摄影协会供图)
万事开头难。新农村建设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和作用,但一牵涉到要拆自家的茅屋就犯难了。谁也不想带头拆,谁也不想得罪兄弟叔侄。这个时候,一个党员的带头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了。镇里要求,哪个村积极,动员群众自动自觉“三清三拆”、筹资酬劳,就把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在那个村,以激励群众的创建积极性。何灿开是党员,而且一直当领导,有发动、组织群众的经验,而且敢作敢为,不怕得罪人,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于是被村党支部“瞄”上了。刚刚退休回家清净了几天的何灿开就这样又被推到了一线。但他的家人强烈反对,理由有三:一是他腰痛,身体不好,而且一激动血压就往上飙;二是两个孙子孙女正上学,要人接送;三是村里兄弟叔侄都不愿意清拆草屋茅房,工作局面很难打开,吃力不讨好。
乌石岗村艺术稻田。(来源:广东省乡村摄影协会供图)
镇、村干部三番四次上门做何灿开的工作,每次都被何灿开的妻子“礼送”出门。何灿开说“不是我不愿意,是我家人反对啊”。于是村党支部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由村民选举村长和理事长,村民一致选举他,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他苦笑着对妻子说“看来,我这个理事长,不理事不行啊!作为党员,既然组织上和村民信任我,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因此,他决定担负起重任,服务村民。
乌石岗村大榕树课堂。(来源:广东省乡村摄影协会供图)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灿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自家的草屋茅房拆掉了。然后到村中各户走访,动员村民支持新农村建设。经过他艰苦细致的动员工作后,而且看到他自己先带头拆掉了自家的草屋茅房,村民们便纷纷同意拆除危房和草屋茅房,共拆除乱建约1万平方米,清理乱种树木约1.2万平方米,为美丽乡村建设腾出了空间,在这些空地上,村里建起了文化室、驿站、篮球场、舞台。村道、巷道实现了硬底化,建起了给排水管道、污水处理设备,实现了雨污分流,还建起了旅游公厕和乡村绿道。
乌石岗村剑花种植基地。(来源:广东省乡村摄影协会供图)
新农村建设,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为此何灿开在村党支部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制定了村规民约,推选了一个保洁员负责村里的清洁卫生,同时还要求村民实行家禽圈养,实现了常态化管理,使村容村貌做到“时时美”。
镇里规划建设一条长12公里的环镇路,有2公里经过乌石岗村,这样又涉及需要村民让出宅基地了。何灿开二话不说,主动无偿让出自家的宅基地,同时又动员自己的兄弟让出宅基地,他跟兄弟们说,修桥补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大家应该支持。在他们兄弟的带动下,公路沿线村民纷纷无偿让出宅基地,整条环镇路12公里,乌石岗村路段是最早开通的。如今,宽6米的公路从村后通过,使沿线耕作条件、生产环境大为改善,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耕作,土地租金也提高了,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
村民庆贺新村建成。(来源: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供图)
村民都说,多亏了党和政府实行美丽乡村建设,多亏了何灿开这个老党员、理事长。由于成绩突出,何灿开在2019年被罗源镇委、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